有那么一项高难度的医疗技术
在英国的开展比例仅10%在医疗发达的北美也只有20%而在中国这项技术开展率仅有5.2%医院却早在年就已开始开展
在该技术领域恩泽医疗的心胸外科团队可谓是“老司机”
打败了全国94.8%的传统手术方式
那么这个“绝活”到底是啥呢?这还得要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起
李俊下肢的红疹
李俊(化名)今年30出头,正值年轻力壮,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谁想到而立之年,却突然生了场怪病……
2月前,李俊双下肢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红点”,当时觉得不痛、不痒,不伤大雅,以为是过敏,便不以为然。可1个月过去了,红疹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多,李俊还感觉身体容易疲惫、多汗、伴有低热,爬楼梯到2层就气喘吁吁,这时才意识到“这是病,得治!”
医院一检查,“蛋白尿+++”,住院后经过一番内科治疗,蛋白尿少了,但皮疹、发热却不见好转,活动后胸闷气促还逐渐加重。
针对这一情况,医疗团队邀请了心胸外科医生参加会诊,医生将听诊器往李俊心前区一搭,在二尖瓣听诊区听到了十分明显的收缩期杂音,很快有了答案。
原来李俊患的是“二尖瓣关闭不全”
李俊很惊奇,皮疹、发热、蛋白尿怎么就突然变成“心脏病”了?原来这种病是“细菌入血感染心脏瓣膜”所致,也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示意图左侧为正常,右侧为关闭不全情况
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很多,大多为“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
李俊病例并非自身免疫所致的心脏瓣膜损坏,而是细菌直接侵蚀心脏二尖瓣导致瓣膜损坏。
感染性心内膜炎示意图
简单的说,就是细菌进入人体血液,随着血液流动,定植到心脏二尖瓣上,在这里细菌不断繁殖,就像剩菜上的霉斑,越来越大、越来越密,有一天,心脏瓣膜被“烂穿”了,出现不可逆损伤,血流方向紊乱,心脏便出现了杂音,患者出现心慌、活动后胸闷,心衰等症状。此时瓣膜大多已不可挽回,只能置换掉。
二尖瓣置换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胸骨劈开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和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
其相比传统胸骨劈开心脏瓣膜置换术,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视野更清晰,手术彻底,患者更容易接受等优势。
经过抗感染治疗,李俊的皮疹明显好转,3天后皮疹完全消退、发热消失。虽然李俊自我感觉恢复得不错,但其实疾病的治疗这才刚刚开始,一场手术还在等着他。
手术由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副主任,医院、医院院长陈保富主刀、联合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叶敏华及相关手术团队,为李俊行“胸腔镜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仅用时2.5小时。
手术当日,除了李俊的手术外陈保富还为另一位患者也做了相同的手术,仅一个下午就完成了两例“微创二尖瓣置换”。
手术过程
手术视野
被侵蚀的瓣膜
原来恩泽人的这个“绝活”就是胸腔镜下置换二尖瓣
中国二尖瓣置换术中微创手术比例仅占5.2%,远低于欧美国家的10%-20%,国内仅有少数心脏中心能常规开展此项技术,恩泽医疗是全中国为数不多能开展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医疗机构之一。
陈保富曾至德国进修心脏手术,将多项心脏技术引入恩泽医疗,并加以改进、发展,至今已完成微创二尖瓣手术余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医院心胸外科开展首例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一直以来,恩泽医疗的心胸外科团队不断发展心脏微创技术。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
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
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
食管超声引导下先心介入封堵术()
李俊术后恢复十分理想,术后第3天便可无搀扶行走,术后多次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痛!不痛!真的不痛!”。
这一效果要归功于手术的微创化,原本胸骨劈开、25-30cm切口、钢丝缝合,如今变成了1个8cm的肋间切口加几个“小洞”。切口小了,还不需锯开胸骨,疼痛自然减轻了。
传统术式和微创手术切口对比
本想去上海手术的李俊对此次住院十分满意,此满意不仅是对恩泽的心胸外科疗效、技术的满意,还是对医院优美舒适的环境、对专业的护理团队、对“温暖”轻松的手术室氛围、对忙而不乱的监护室的满意。
李俊说“我没去上海,在恩泽,我很信任你们,这时一次满意的住院体验”。
作者:恩泽心胸李晓东
编辑:吴践帆
审核:方永乐
医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