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三高”就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简称,其中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今年10月8日是全国第十九个高血压日。
健康直通车在年10月8日“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医院心血管知名专家为您的健康把脉,把您的血压降下来!医院在门诊三楼内科诊疗区开设高血压诊室,由权威专家提供健康指导和规范治疗,为您私人定制、精心设计的科学治疗方案,让您后顾无忧……
健康面对面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心脏疾病、中风、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最大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有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有万人死于高血压,15亿人受到高血压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5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我国18岁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其中41.0%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专家建议●正常血压的居民:应该每1到2年测量一次血压,一旦血压高能够及时发现,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至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同时要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未达标者:每天测量血压,早晚各一次;
●血压达标者:每周测量1至2天,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达标率;
目前,我国只有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才在家中测量血压,因此,家庭血压监测常被误认为是高血压患者才需要做的事情,而自认为血压正常的人很少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专家表示,在家进行血压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居民可以在家自测血压。
家庭测量血压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先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5分钟,然后再测量血压。
②测血压时,要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腿放松、落地;坐在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座位上也可以测量血压,但要尽可能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③家庭进行血压监测时,最好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测量2至3次,中间间隔1分钟。
一般来说,一个人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如果在理想状态下,按照这种频率检测,就能在早上测量到一个人一天中最高的血压,在晚上测量到其一天中最低的血压,全面了解自己血压状况。没有高血压的家庭成员最好也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如果在家里测量血压超过/85毫米汞柱时可以确诊高血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为正常血压。
(1)高血压如何防治?
高血压可防可治,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案,我们将远离高血压。在高血压病的日常防治中,我们一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控制体重;②体育锻炼;③低盐低脂;④健康饮食;⑤良好心态;⑥戒烟限酒;⑦定期体检;⑧合理用药;⑨坚持用药;⑩不要怕副作用。
(2)体重与血压的关系?
超重、肥胖会导致高血压。监测体重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记录您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每上升一个单位,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0%。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标准:
体重指数18.5体重过低
18.5≤体重指数24正常体重
24≤体重指数28超重
体重指数≥28肥胖
测量肥胖的另一个方法是测量“腰围”:
正常腰围:女性小于80厘米,男性小于90厘米。
(3)高血压防治的十大认识误区
误区①: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
误区②: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误区③: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误区④:保健品能治高血压;
误区⑤:血压高,就紧张;
误区⑥:全凭感觉用药;
误区⑦:血压正常就停药;
误区⑧:吃了药就不用改变生活方式;
误区⑨:频繁换药;
误区⑩:闷头吃药,不看效果。
高血压诊治专家团队
许宝霞: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业主任医师,牡丹江市知名专家。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30年,从事心内科及心脏介入专业20多年,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黑龙江省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牡丹江市医学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牡丹江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心血管常见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治见解独到,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市内领先。
尹义国:心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市级学科重点人才。现担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心包炎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脏骤停等危重症的救治,熟练掌握心内科各项操作技术。尤其擅长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
张艳:心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任市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危重病的抢救(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而且熟练掌握并开展食道调搏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孙晓莉:心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学士学位,现任市医学会起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病,急危重症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同道及患者的好评,近年来率先开展了心律失常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使阵发性室上速,频发室早,缓慢性心律失常得到根治,开展了起搏器植入后定期随访,为病人安全提供最好的跟踪监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