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红糖水
缓解腹泻
原料:
石榴皮(干品)红糖水适量
做法:
将石榴皮加红糖一起煎水饮用。可以缓解腹痛,饮食不当引起的肠胃不适等。
石榴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寓意非常好,常常代表着多子多福。但在中医看来石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石榴皮其药用价值。
石榴皮又称石榴壳,西榴皮,中医认为,石榴皮,性味酸、涩、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收敛止泻、杀虫、涩肠、止带之功效。
有关石榴皮,还有一则思恭止泻胜丹溪的小故事。思恭止泻胜丹溪
据传,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医术高超,浙江义乌丹溪人士,故医界尊称为“丹溪翁”,很多学医者自愿拜其名下。
有一年夏天,朱丹溪的书友肚腹疼痛,久泻不止。朱丹溪诊脉后给他开了一剂中药,服药后不见好转。复诊时又给他开了三剂,服后还是泻泄不止。朱丹溪从未遇到过这么棘手的病例,一时束手无策。这位书友无奈,即到朱丹溪的学生戴思恭处求医。戴思恭接过老师的处方仔细查看,又观舌切脉,详细寻问病情,然后对患者说:“先生的遣方用药无可挑剔,晚生认为欲止泻泄,给你加上石榴皮三钱,不妨一试。”这位书友按处方抓药三付,服后腹泻霍然而止,不日痊愈。
一天,书友又去拜望朱丹溪,丹溪见他面部红润,精神颇佳,全无病态。丹溪问服什么药好得这么快?书友掏出处方说:“是思恭在您的方中加了一味药。”丹溪看罢处方似有所悟道:“这味石榴皮添的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果皮中含有苹果酸、鞣质、生物碱等成分,据有关实验表明,石榴皮有明显的抑菌和收敛功能,能使肠黏膜收敛,所以能有效地应对腹泻、痢疾等,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然,这个方子主要适合轻度的腹泻,应对腹泻最关键的还是预防,即健脾、防食积、防脾胃受寒。日常可多吃健脾食材如山药、麦芽糖等,多做儿推保健强健体质。温馨提醒
腹泻伴有发热,大便有脓血者不宜服用。
若宝宝出现严重的情况,如发生持续、频繁腹泻,严重呕吐,精医院治疗。
腹泻的病因分析
内因以脾虚为主,外因则是寒邪、湿热、积食如何有效应对腹泻,我们首先要了解腹泻发生的原因,而不是见泄就止。西医看来,是主要细菌、病毒等侵入肠道破坏了肠道功能,另外消化不良、过敏、感冒都可能引起腹泻。
中医看来,引发孩子腹泻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以脾虚为主,外因则是寒邪、湿热、积食等。(西医讲的病毒、细菌、过敏源,都是外因)
腹泻的辨析和应对
找到原因处理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一般如果就诊西医的话,通常医生会给孩子开“蒙脱石散”等用于治疗,但从中医的角度看,蒙脱石属于性质重坠,虽有固涩止泻的作用,但容易损伤脾气,可能会引起孩子厌食、腹胀等脾虚的问题。
从中医角度来说,首先饮食上要做到忌口。饮食不忌口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也是应对腹泻等疾病的关键原则。腹泻无需禁食,除非特殊情况,可以适当饮食,六七分饱,建议清淡饮食,忌口生冷水果、油炸、荤腥、甜食,减轻肠胃负担。
其次,我们要结合引发腹泻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去处理,我们把腹泻大致分为四类:寒泄、热泄、积食泄、脾虚泄,应对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看来,六腑以通为用,顺势而为,如果孩子属于积食泄和湿热泄,积食和湿热需要尽快从体内排出,这个时候盲目止泻,容易关门留寇,加重病情。
寒泄
大便通常会比较稀溏、如水样、带有泡沫;舌头是淡红色,舌苔薄白,或有点水滑、水汪汪的样子;孩子的肛门也不红,即使红也是一点点的微红。寒泄的孩子大便臭味小,甚至没有臭味。触摸孩子的肚皮,寒泄的孩子肚皮通常有些发凉的感觉。另外,还可能有的孩子会有肚子疼的症状。还有一些孩子伴随风寒感冒的症状,比如流清鼻涕、咳嗽,甚至有些发热。应对方法:
小儿推拿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手穴上,手法看似简易,实则要求严格,学员可以采用对应穴方系统推拿,非学员可以推拿以下体穴辅助应对:足三里、上推七节骨、正捏脊、顺摸腹(五十次左右)食疗方:小米汤加少量盐;焦米汤。外治法:藿香正气水贴肚脐;小茴香热敷。热泄
大便稀溏,黄色或者深黄色,可能兼有粘液、甚至血丝;舌质红,舌苔多是黄厚的;肛门发红;小便短黄。大便味道臭,甚至是恶臭。可能伴有腹痛、口渴、烦躁、发热的症状。应对方法:
小儿推拿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手穴上,手法看似简易,实则要求严格,学员可以采用对应穴方系统推拿,非学员可以推拿以下体穴辅助应对:足三里、大肠俞、脾俞、顺摸腹(五十次左右)食疗方:小米汤加少量盐外治法:马齿苋煮水喝,或泡脚伤食泄
大便稀溏,多是粥样,颜色是黄色,或者黄褐色;另外还要看舌头,舌质红,或者淡红,舌苔白厚。大便会有酸臭,严重的会有恶臭的气味,口中也常有酸臭味。触摸孩子的肚子,手心会有热感。另外会伴有腹胀、胃胀、夜卧不安、腹痛拒按、打嗝、呕吐的症状。应对方法:
小儿推拿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手穴上,手法看似简易,实则要求严格,学员可以采用对应穴方系统推拿,非学员可以推拿以下体穴辅助应对:足三里、大肠俞、胃俞、顺摸腹(五十次左右)食疗方:小米汤加少量盐;或者,焦米汤(30克焦米)加鲜3至5颗/干山楂10克,煮出至ml水,频繁喝。脾虚泄
大便稀溏、粥样或者开始一节干后边的溏软,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呈黄色、黄绿色;伴有面色黄而且没有光泽,眼袋,且眼袋发暗。大便不臭或者有些轻微酸臭。伴有食欲差、干吃不胖、肚大不硬、严重的易疲劳,爱叹气。应对方法:
小儿推拿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手穴上,手法看似简易,实则要求严格,必须采用对应穴方系统推拿,推拿以下体穴辅助应对:足三里、脾俞、正捏脊(五十次左右)食疗方:补脾粥,小米或者大米,加入山药、莲子、薏米、芡实,煮粥。一岁以下或消化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喝粥油或汤,脾虚型便秘,大便干燥的不适合此方。应对腹泻,根本还在日常的养护,中医强调治未病,平时在饮食、生活上对孩子多注意调护,多保健推拿,让孩子的脾胃强健、体质增强,自然就少得病,得病也容易痊愈。当某一天我们的智慧打开,得知孩子身体状况很多都是自己无知的爱所导致,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绿色疗法和正确养护方法,一味将责任推给医生,造成过度医疗脾胃损伤,可能为时已晚。这也是妈妈们学习中医育儿理念和儿推的重大意义,一是了解治未病的方法,多做儿推保健,注重正确养护,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二是小病能够及时干预,通过儿推等绿色疗法来扶正祛邪,协助孩子战胜疾病,减少过度医疗对孩子的伤害。小编导读丹参,一味经常在方子中出现的中药,活血化瘀时经常会选用它。其实,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单独在发力的,它常与其他药物组成对药,共同发挥作用。善用对药者,名医施今墨、祝谌予等,他们都总结了哪些丹参对药呢?且看下文。
1.丹皮、丹参
二药相配,同类相济,凉血清热,行瘀消肿,调经止痛。主治热入血分之出疹发斑,吐、衄、下血等症;血热瘀滞,妇人经闭、月经不调等症;热入阴分,低热不退等症。丹皮,又称牡丹皮,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能,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斑疹,吐、衄、尿血等症,以及血瘀经闭、痛经,或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生用以清热凉血为长,酒炒以活血化瘀为善,炭用以化瘀止血为胜。丹参亦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品,且能养血安神。故二者相伍,则为相须之用,增强清热凉血、祛瘀消肿之力。如妇科名医钱伯煊先生验方疏通汤治闭经,即用二药与党参、白术、茯苓、麦冬、桃仁、鸡血藤、灯心、香附、元胡成方(《钱伯煊妇科医案》)。牡丹皮6~10g,丹参10~15g。2.丹参、葛根
二药相用,凉血祛瘀,生津止渴。主要治疗糖尿病之血脉瘀滞,口渴,舌红暗;或冠心病,高血压,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等。二药相伍,属相使之用,功在活血祛瘀,升阳生津。名医祝谌予先生验方降糖对药方(生黄芪、苍术、玄参、地黄、丹参、葛根)中,即包含此对药,祝谌予先生认为:“糖尿病患者多瘀,故见血糖黏度增高,血液循环不畅,二药相伍、既可生津止渴,又可通脉活血,使气血流畅,可以提高降糖疗效。”据此,先生又制葛红汤,以二药配红花、羌活、菊花、川芎、赤芍、郁金、菖蒲,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者(《中医临床家祝谌予》)。丹参15~30g,葛根10~15g。3.丹参、茜草
二药相配,清热凉血,散瘀消癥,能行能止。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妇人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茜草辛苦微寒,入肝经,具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其用一为治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症,二为治血热瘀滞之痛经、经闭、胃痛、瘀血肿痛等。其生用活血化瘀,炒炭则止血力强。与丹参为伍,属相须之用。名医祝谌予先生临床多用其活血消癥,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中医临床家祝谌予》)。丹参15~30g,茜草10g。4.丹参、生山楂
二药相伍,活血祛瘀,消脂化积。用于治疗痰瘀互结所致之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
山楂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解酯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之消化,并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使血压下降,久服之能降低胆固醇,还有强心和收缩子宫的作用等。因此二药相合,既为相使,又属相须。名医祝谌予先生学贯中西,故其临证组方别有特色,辨病辨证相结合,此二药之配伍,既取中医活血化瘀之长,又取其扩张血管、消脂之能,故其临床疗效颇著。丹参15~30g,生山楂10~15g。5.丹参、当归、川芎
三药相配,养血活血,行气止痛,攻补相兼。用于治疗血瘀络阻所致诸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肺炎等。三药为伍,属相须之用。丹参有“一物丹参,功同四物”之誉,再加归、芎相佐,以增行血活血和补血之力,对于因瘀致虚或因虚致瘀诸证皆宜。名医祝谌予先生临床用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肺纤维化、心绞痛者,颇有疗效(《中医临床家祝谌予》)。丹参15~30g,当归10g,川芎10g。6.丹参、当归、王不留行
三药相伍,养血活血,消癥散结,消补并用。主要治疗妇人经闭,月经错后;男性前列腺增生所致排尿不畅等。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入肝、胃经,具活血通经、下乳消肿之能,主要用其治疗妇人血滞经闭、痛经、月经错后;产后乳汁不下,乳少,乳痈等。与丹参、当归相合,属相须之用,功专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名医祝谌予先生临床应用此药对除用以治妇人经病外,并常用其治疗男性前列腺增生,小便不利者,确有疗效(《中医临床家祝谌予》)。丹参15~30g,当归10g,王不留行10g。7.丹参、三七
二药相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互相促进。主治胸痹心痛(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跌打肿痛等。丹参以活血化瘀,凉血清热,养血安神为长;三七以祛瘀止血,消肿定痛为长。二者相用,属相须为用,相辅相成,且因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双向作用,故活血化瘀而无出血之虞。据施今墨先生临证经验,冠心病、心绞痛之初起,尚无器质性病变者,则重用丹参,少佐三七;反之,病程日久,又有器质性损害者,则主取三七,佐以丹参,并可依病情,伍以远志、菖蒲、瓜蒌、薤白等,其效颇著。丹参10~15g,三七3~5g。8.丹参、乳香、没药
三药相伍,同类相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血脉瘀滞之各种疼痛,如胃痛、痛经、胁痛,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等症。三药皆属活血药,为相须之用。丹参能活血、凉血、补血,有“一物丹参,功同四物”之称,乳香活血并能行气,没药以化瘀定痛为优,是以三者对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均能施用。近代名医张锡纯所创活络效灵丹即以三者加当归成方。山西名医李汉卿曾运用此方化裁,治疗宫外孕诸症,其效颇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做出了贡献。丹参10~15g,乳香3~10g,没药3~10g。9.丹参、檀香、砂仁
三药相配,行气活血,温中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及寒凝血瘀引起的胸痹心痛(如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胃脘痛(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檀香芳香辛散温通,具行气止痛,散寒温中之能。与丹参、砂仁相伍,属相使之用。《医宗金鉴》丹参饮,即此三药成方,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脘腹疼痛者。施今墨先生临证治疗冠心病、风心病,通常与瓜蒌薤白半夏汤配用。丹参10~15g,檀香3~10g,砂仁3~6g。
进入秋天,天气由暑湿会逐渐转为秋燥,秋燥伤肺,秋天走到肺经,呼吸系统、免疫系统较差,容易出现过敏感冒症状,以及皮肤干痒、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炎等。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因此,即使突然出现酷热天气,也不可贪凉喝冷饮,否则伤了体内阳气,冬天时会更容易伤风感冒。秋天早晚温差大,除了要注意保暖,平时可以多按摩四个穴位养护心肺,轻轻松松过这个秋天。1.按“迎香穴”:润肺防燥秋天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按摩迎香穴具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对很多呼吸道疾患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取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凹陷处。按摩方法: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颚,双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时针各按揉20~30次,至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2.按“极泉穴”:理气护心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到盛夏的温度,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若气血运行不畅,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这个季节也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容易引发心脏病复发,要注意多补充水分。经常按摩极泉穴能调畅气血,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取穴: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按摩方法:弹拨极泉穴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力度要柔和,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每次弹按的次数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即可。3.按“足三里穴”:强身败火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可防热伤风。古人称,针灸此穴后,可再走3里路。取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缘外侧凹陷处直下3寸(约四指宽)。按摩方法: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在穴位上绕圈按揉3~5分钟。4.按“四缝穴”:防秋膘增肥秋后气温逐渐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需要补充一些脂肪以备冬天御寒,因此,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此时期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体重增长过快。四缝穴属于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对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取穴:四缝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左右共8穴。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穴掐揉2~3分钟。干燥的秋季,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已率先在身体上反应了,打喷嚏、咳嗽、皮肤干痒、情绪不稳……预防之道要注意保持居家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避免与过敏原接触,饮食也要清淡些,并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抵抗热伤风等疾病侵袭。秋天人很容易困乏,也被习惯的称为秋乏。因为长夏过后,人是很虚的,人莫名的有疲劳感,想睡觉,为什么处暑过后会秋乏明显呢?主要根源是元气不足,脾胃失调,要想克服秋乏,就得从补脾胃入手。调理脾胃,夏天是清补,秋季要平补,如何平补呢?拍打肋部的大包穴即可!脾为中土,灌溉四旁,主四肢肌肉,总统全身阴阳诸经;大包穴属脾之大络,所以主管阴阳诸经之络,能治全身络脉疾病。大包穴位于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拍打时由上往下拍打5分钟。处暑到中秋前后的这段时间,每天早上9~11点脾经最旺盛的时候拍打,效果最好,不但调脾胃解秋乏,还能疏肝理气,解除胸腹斜肋胀痛。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揉揉复溜穴这个地方就能让停留下来的水又重新流动起来。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又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的功效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揉膀胱经又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的问题。人的身体不是功利的,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朝着平衡状态努力。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腹泻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揉了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肾还有一个“司二便”的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半天解不出手来,就是肾气不足,气血不往下走。复溜穴有降血压的功效。方法是先揉尺泽穴,然后再揉复溜穴。揉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的气降下来,揉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复溜穴是治眼疾的要穴当您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复溜穴能治哮喘偏于虚寒的就去灸复溜穴,偏于实热症的揉揉即可,最好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最好的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一个杠杆,它是一个枢纽。当您想补肾的时候,如果有脏东西堵着,真正的气血生成不了,就补不上。这时需要先揉复溜穴,让它通了一下之后再补,最好是揉完复溜穴后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如果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的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提示:如果复溜穴和肺经的尺泽穴配合使用,是最补肾的。常吃中药的人都知道,重要需要配补,就是要把一些同类型的药相互搁在一起使用,效果才会好。经络也一样,经络穴位要想产生最好的效果,也要配合使用。欢迎加入悟石书院書畫聯盟平台!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