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干:酶促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的80%时,底物浓度[S]为
A、1KB、2KC、3KD、4KE、5K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可以用米氏方程表示:V=[S]/(K+[S]),V为反应速率, V为最大速率,K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所以[S]=V*K/(V-V)=0.8V*K/(V-0.8V)=4K,故本题答案为D。
2、题干:不以酶原形式分泌的酶是什么酶
A、核糖核酸酶B、胃蛋白酶C、糜蛋白酶D、羧基肽酶E、胰蛋白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
3、题干:酶能催化化学反应是由于
A、提供能量B、降低反应自由能变化C、降低底物能量水平D、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E、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
4、题干: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化的酶均具有活性中心B、能提高反应系统的活化能C、所有的酶都具有绝对特异性D、随反应进行酶量逐渐减少E、所有的酶均具有辅基或辅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
5、题干:当[S]=4K时,酶促反应V与V之比是
A、1:5B、2:5C、3:5D、4:5E、1:1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可以用米氏方程表示:V=V[S]/(K+[S]),v为反应速率,V为最大速率,K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v/V=[S]/(K+[S])=4K/(K+4K)=4:5,故本题答案为D。
6、题干:酶的特征性常数是
A、K值B、反应速度C、酶的最适温度D、酶的最适pHE、V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K: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可用来表示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大小。意义如下:它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故选A。
7、题干:有关酶竞争性抑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B、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分子中的底物结合C、当抑制剂存在时,K值变大D、抑制剂恒定时,增加底物浓度,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E、抑制剂与酶分子共价结合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抑制剂与底物相互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干扰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抑制剂与酶分子的结合方式不为共价结合,E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竞争性抑制作用其特点为:①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②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和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相同;③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甚至消除;④动力学参数:K值增大,V值不变。A、B、C、D说法皆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E。
8、题干:有关酶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酶一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B、K值与酶的结构无关C、K值与底物的性质无关D、K值并不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E、K值在数值上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要的底物浓度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K值的大小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所需要的底物浓度。因此选E。K不是酶一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它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的结构有关,故A和B错误。K值还与催化底物的性质有关,反映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大小。故C和D错误。
9、男,50岁,肺气肿病史6年,1小时前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右侧胸痛,大汗、发绀,诊断首先考虑
A、干性胸膜炎
B、急性心肌梗死
C、自发性气胸
D、细菌性肺炎
E、肺栓塞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是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根据其临床表现我们首先要考虑常见并发症,选择做相应的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10、肺气肿患者,如剑突下出现心脏搏动及其心音较心尖部位明显增强时,提示
A、并发先心病
B、并发高心病
C、并发甲亢性心脏病
D、并发早期肺心病
E、并发风心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症:
1、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阻塞性肺气肿。
2、肺气肿病史6年,1小时前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右侧胸痛,大汗、发绀,诊断首先考虑自发性气胸。
3、肺气肿患者,如剑突下出现心脏搏动及其心音较心尖部位明显增强,提示并发早期肺心病。
最后预祝大家考试成功哦!
鸭题库执业医师考试干货,考试资讯,等你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