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它所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不活动即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粘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由于胰管引流不畅,胰管内压力突然升高或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腺泡损伤、胰酶被激活而造成的胰腺急性炎症,是外科急腹症中较常见的疾病。
AP按病理改变过程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前者约占80%-90%。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变轻,多局限在体尾部;胰腺肿胀变硬、充血,被膜紧张,胰周可有积液。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变以胰腺实质出血、坏死为特征;胰腺肿胀,呈暗紫色,分叶结构模糊,坏死灶呈灰黑色,严重者整个胰腺变黑。
哪些因素能够引发AP?AP有多种致病危险因素。其中与饮酒有关的胰腺炎首次发作的患者大多数是男性,其高峰年龄是18-30岁,而由胆道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数是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是50-70岁。
其具体致病因素有:
1.胆道疾病: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寄生虫、奥狄氏括约肌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过量饮酒:酒精刺激胰液分泌,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酒精还可以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均可导致胰腺炎。
3.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的原因主要有: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环状胰腺、十二指肠炎性狭窄、胰腺钩突部肿瘤、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梗阻、蛔虫性感染等;
4.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时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导致胰液排泄困难,引起胰腺炎。
5.医源性原因;
6.某些药物;
7.创伤,包括外伤及手术操作创伤等;
8.胰腺血液循环障碍;
9.其他因素。
AP有哪些症状?由于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发病前多有饱餐、油腻饮食或饮酒史。其主要临床表现有:
1.腹痛。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而且常常是首发症状。常在饱食或酒后突然发生,腹痛部分多在中上腹,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向腰背部放射,取弯腰屈曲位时疼痛可以减轻,一般的胃肠解痉药不能缓解,进食后疼痛加剧。水肿型胰腺炎3~5天后疼痛可缓解,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持续时间较长,当渗出液扩散至腹腔时则出现全腹痛。
2.腹胀。常与腹痛同时存在。腹膜后炎症越严重,腹胀也越明显。腹腔积液时可加重腹胀。
3.恶心、呕吐。往往早期即可出现,呕吐往往剧烈而频繁。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4.腹膜炎体征。轻型只有上腹压痛,常无肌紧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会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
5.其他:
A.发热:较轻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轻度发热;合并胆道感染常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持续性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
B.黄疸:若结石嵌顿或胰头肿大压迫胆总管可出现黄疸。
C.休克:早期休克主要是由低血容量所致,后期继发感染使休克原因复杂化难以纠正。
D.手足抽搐:主要由低血钙导致。
E.DIC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F.Grey-Turner征及Cullen征:严重患者胰腺出血经腹膜后途径渗入皮下,在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淤斑即Grey-Turner征;若出现脐周,称Cullen征。多提示预后较差。
6.无痛性胰腺炎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暴发性或猝死性胰腺炎患者可在发病后突然或数分钟、数小时内死亡,临床上很难得到确诊。
诊断AP的标准国内外指南关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均认为确诊急性胰腺炎至少须要符合以下3项标准中的2项:
(1)与急性胰腺炎相一致的腹痛症状;
(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3倍正常值上限;
(3)符合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虽然腹部B超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且有助于判断有无胆道疾病,但易受胃肠道积气的影响,故常以CT扫描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标准影像学方法。)
如何治疗AP?1、一般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禁食、鼻胃管减压对于轻型胰腺炎往往通过短期的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对于较重的病人,特别是合并严重腹胀的病人,持续胃肠减压,可一定程度缓解腹胀并减少消化液分泌。
(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但宜同时给解痉药。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s括约肌痉挛。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胃管减压、H2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生长抑素等,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5)营养支持早期禁食,主要靠完全肠外营养(TPN)。当腹痛、压痛和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可恢复饮食。除高脂血症病人外,可应用脂肪乳剂作为热源。
(6)抗生素的应用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胰腺或胰周坏死时,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经肠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细菌感染。
2、手术治疗
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诊断不确定;继发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应手术治疗。
严重者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以便术后持续灌洗,然后将切口缝合。②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创口部分敞开引流术。术中可同时行胃造瘘、空肠造瘘(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及胆道引流术。偶有单发脓肿或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可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在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可急诊经纤维十二指肠镜通过ERCP放置鼻胆引流或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作胆囊切除术或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
好物分享:蜂花粉能有效防止消化系统的疾病,保护肠道,增强消化功能,因为蜂花粉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酶,酶能对摄入体内的营养成分进行分解、合成时起催化剂作用。如蜂花粉中含有转化酶,是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必不可少的,淀粉酶则帮助淀粉的分解,还含有磷酸酶等消化酶类。
法国花粉学家卡娅指出,蜂花粉中含有一种能对大脑下部一个控制食物的分泌腺(下丘脑)起作用的成分,对胃的功能有刺激作用,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另外蜂花粉对便秘、腹泻的胃纳差症状的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相当显著,针对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的人在服用蜂花粉后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还可有效双向调节体重,总有效率达90%以上。
-END-文章/图片来源:WEB
您身边健康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