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消化道病变可以内镜下微创切除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检查的逐渐增加,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增生、腺瘤型息肉等)的发现迅速增多。对于消化道的这些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手术后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

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经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概念,因为大部分消化道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外科手术。

内镜下微创切除有哪些好处?

1、创伤小,病人易耐受。既能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保留消化道的正常机能,避免了外科手术(如开胸、开腹等大手术)引起的病人生活质量下降。

2、治疗费用低:一般仅为外科手术的1/3-1/2。

3、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一般病人2-3天就可出院,有的可更短。

哪些疾病适合内镜下微创切除?

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是消化道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也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早期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腹泻等,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息肉在病理上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

内镜切除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而且损伤小、恢复快,还可通过内镜定期随访,监控息肉复发情况,达到及时治疗、防止癌变的目的。

粘膜下肿瘤

黏膜下肿瘤包括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脂肪瘤、异位胰腺、神经鞘瘤等,是一组来源于黏膜下方各层结构的病变的统称。它们在内镜下形态相似,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覆盖正常黏膜。黏膜下肿瘤大多为良性病变,部分有恶变潜能,如GIST等,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可出现临近组织器官浸润、血液或淋巴转移等。

对于粘膜下肿瘤,可用特殊的器械将肿瘤完整挖除出来,这种内镜切除方法医学上称为“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即在消化道上“挖”肿瘤。

食管、胃、肠道早期癌

对于胃肠镜发现的早期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首先用染色剂给肿瘤点“颜色”使肿瘤着色,再在肿瘤周围做一环状标记,在肿瘤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肿瘤明显抬起。沿肿瘤边缘标记好切除范围后切开周围正常黏膜,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再用特殊的剥离器械将肿瘤从其下方的正常组织上完整切除下来。这种内镜切除方法医学上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也就是消化道上“铲”肿瘤。

来源:消化科专家黄永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yf/96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