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4日接下来将开启一段别样的生活体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一个人所能经历的事物太少,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视角一窥别人的点滴,或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感悟、带来收获、带来新的认识。故事1---怕冷就是阳虚吗?患者,男,六十多岁,怕冷,就算是夏暑刚过,余热尚未结束之时,患者仍然头戴一顶厚厚的帽子,诊桌前,患者说自己感觉身体皮肤温度低,头顶腹部发凉,再来患者汗出较多,好的方面是,患者胃口正常,二便正常。一说起怕冷,常规认识肯定是阳虚,现在是不学医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了,当然患者也知道,他去其他地方看病,别的医生也这么给他说,并且他还自诉以前吃过四逆汤这类温阳的方,但是并没有什么改善。老师看到患者皮肤光泽明亮,从望诊上看,不像是一个虚证的表现,当然患者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风心病。然后看舌把脉,患者唇暗红瘀,可能与风心病,组织缺氧发绀有关。再者,舌苔黯红,苔薄腻,黄白相间,一把脉,弦滑有力,根本就不是一个阳气虚弱而怕冷的脉象,也难怪吃补阳药没什么效果。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这种怕冷的原理比较复杂,从舌脉上看不到那么典型的虚像,吃补阳药也没效,说明至少当前的情况不是以虚为主要病机。我也不知道要如何解释这种情况,老师说,虽然从舌脉上看,他不是一个虚证,但就他的风心病来说,他的本质确实属虚证,所以,看似用不下去的理苓汤,也可用一用。舌脉上看更像是一个湿热内闭的现象,但是湿热内闭的患者,应该怕热,发热,汗出等,而此患者正相反,汗出但是怕冷。所以,更大的可能性是,他的心肾阳气是不足的,但是由于生活饮食等多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是内在循环和代谢不良的表现,造成邪气内甚,故其脉弦滑,正虚邪盛,脉象表现为邪气亢盛的一面。正虚邪盛,心肾阳虚造成机表失于卫气敷布,表卫气虚不顾,加之内里湿热熏蒸,造成汗出多,但是怕冷,所以,宋老用理苓汤加清利湿热药,最后加一味锁阳,利湿热的同时,守元阳于内。差不多我理解的就是这个意思。故事2---荨麻疹,正确的治法与主流不和!荨麻疹,看似简单,中医治疗也无比有效,却遭遇了现实寡陋思想的滑铁卢,患者荨麻疹急性发作,头面肿,瘙痒难耐,于是寻求西医治疗,输液吃药等,果然不负众望,面肿肤痒大为好转,稳定后寻求中医治疗,刻下晚上1-3点痒,手足心湿疹,咽喉异物感,潮热,大便每日2-3次。看似经过西医治疗,情况大为好转,但是,宋老说荨麻疹的湿毒被西药压制在体内了,看似症状好了,实则邪气内陷,若服用中药治疗,荨麻疹还会发出来,还会再痒一次,头面还会肿,不过继续坚持吃药,之后疹毒透完,肿痒就会慢慢消散,之后荨麻疹就不易复发了。问题的关键不是用药,而是,患者能否接受这种治疗方式,发痒起疹、头面肿时,一定不能输液、吃过敏药、吃清热凉血药,否则前功尽弃。如果不接受这种治疗,就没办法了,只有另请高明了。其实,我也想到了之前我治疗的几个荨麻疹和痒疹的病人,难点就是,皮肤剧烈瘙痒时,真的会特别难受,感觉只要不痒就行,管他病邪内陷不内陷的,无所谓啦。所以,如果要解决症状就用西药,立竿见影,要根治,没办法,该受的痛苦可能还必须要受才能行。患者舌胖苔白腻满布,脉滑数,湿热内闭腠理,发汗解表,清利湿热,主消风散加利湿散。仅开3剂,嘱病人服完药后复诊。故事3---失眠,一定要安神药吗?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不过西医的安眠药可一招制敌,缺点是终身服药,还可能形成耐药性。中医来看,理论就太过复杂。这个中年患者,眠差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其脉滑数,右按之乏力。那么上诊用了温胆汤,药后患者觉得效果不明显。观其舌黯红苔根微黄,用利湿散加疏肝理气和补气之品,竹茹10g、茯苓15g、竹叶柴胡5g、薄黄5g、桔梗10g、杏仁10g、人参3g、白术15g,加一组清热利湿药。此方一味安神药也没有用,然后老师讲到,之前有一个病人,也是失眠,用了个安神药茯神,患者说,加了这个药反而睡不着了,把这个药一去,处方效果还不错,说明,中医治病是治其病因病机,而不是治疗这个症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