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摄入膳食中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等而导致的各类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的统称。
食源病的危害
“食源病”病种与罹病人数与日俱增,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
癌症:每年发病人数达多万,死亡万,每4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死于癌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
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患者约有万人,中国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已是世界第一。
心血管病: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高血压患者2亿,脑卒中患者万,心肌梗死患者万,心力衰竭患者万,风心病患者万,先心病患者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
在中国,以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为代表的9种“现代病”患者占总人口55.13%。每天由于“现代病”死亡人数超过1.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
食源病的根源
根源一:食物来源不安全
随着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的发展,我们的食物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农药、激素、添加剂等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了我们的身体。
根源二:饮食营养不平衡
由于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食物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荤多素少,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角,也成为了我们健康的最大隐患。
食源病的防治
不安全的食源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吃出“食源病”,同样也可以通过整体营养、均衡搭配的饮食吃出健康。
食养思想:食疗药疗
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来看,食物不仅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能疗疾祛病。“药食同源,命在食也”、“药疗不如食疗”,“食医”也被认为是最高明的医生。
饮食结构:素食肉食
关于最佳的饮食结构,《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由此可见,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最适合人类的理想饮食是以素食为基础,以肉食为补益。此外,中国营养学会权威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指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膳食模式的缺陷。”
素食养生:气阴两补,最为平正
素食作为食疗养生的最重要的部分,一直受到医家的高度重视。明代医学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采取服药补阴阳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
非精制的植物性食物更符合现代人的营养需求
“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科林·坦坎贝尔教授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在自己的著作《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对“营养”进行全新的定义:“营养是无数食物成分综合表现的活性。整体的协同效应要远远超过单个成分的作用之和。”所以,非精制的植物性食物更符合现代人的营养需求。
当我们身患疾病在患病以及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遵守与疾病相关的饮食禁忌,否则很可能引发疾病的加重和阻碍疾病的顺利治疗治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六类与疾病有关的饮食禁忌。
一:禁食过敏原
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应忌食虾、蟹、海鲜、雪菜等发物。尤其应观察个体对每种食物的过敏史而针对性地禁食。
二:忌食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食物
心衰和肾炎等因钠滞留而水肿的疾病,应忌食盐;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因血胆固醇增高而忌食动物脂肪等高胆固醇食物;糖尿病因血糖过高而忌高糖饮食。咳嗽忌过甜、过咸食物。
三:忌食高蛋白食物
肾衰、肝昏迷、蛋白尿等疾病,忌食蛋白质。
四: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肝病忌食高脂肪、酒等食物;痔疮等疾病忌食辛辣食物;中风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胃脘痛忌酸辣;咯血忌辛辣;水痘忌姜、辣椒等辣物;发热忌辛辣、油腻。
五:忌食生冷或温热食物
热证忌食温热食品,寒证忌食寒凉食物。虚证忌不易消化和生冷的食物;痢疾忌瓜果、油腻、生冷、干硬;胃脘痛忌生冷、干硬的食物。
六:特殊情况的饮食禁忌
发高热、较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手术后、分娩后忌饭食,只适合吃半流质和流质食品;胆囊炎、胰腺炎禁用油炸物或肥肉、油脂;腹泻、消化道手术、伤寒等忌食刺激性及多纤维食物;伤寒肠出血、肠穿孔、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症、胃出血、胃穿孔、食物中毒、多种手术治疗前后都应暂停过食。还有些疾病在恢复期内,仍需限制饮食,否则易致病变复发,即通常称为“食复”。
此外,古人还有五脏宜忌说,如《金匮要略》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等论述。因此,生病的时候多参照上面列出的几种饮食禁忌,同时也要注意食物与药物间的禁忌。
身患疾病,我们一定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的康复,但如果我们在治疗期间不能遵守上面的饮食禁忌以及生活中一些必要的禁忌会导致治疗的效果将会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保护森林选择竹妃纸巾视频湖南电视台介绍天然工坊竹妃纸巾视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