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发布。试行第五版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滑动可查看全文,点击看大图)
▲点击单页可看大图
2月5日,国家卫健委网站
发布了第五版诊疗方案的解读
小坊来带大家划一下重点: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潜伏期1至14天,一般为3至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病毒治疗增加“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病情监测,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关于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可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在“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上,增加“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在新版治疗方案中
不少人都注意到
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描述,
传染性强不强?
普通公众该如何防范?
咱们再来仔细解读一下!
━━━━━
释疑1:何为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规定,无症状感染者即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
简单来说,患者没有症状,但做核酸检测却是阳性的。1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中,我们观察到有一些可能会出现无症状的感染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做核酸检测是阳性的。还有一些病人有这样的症状,比如发热不明显,偶尔干咳或者乏力。
━━━━━
释疑2:无症状感染者多不多?
2月3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不是很多,但是有。这些人绝大多数与确诊病人接触过,或有武汉接触史才去做检测。
━━━━━
释疑3: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强不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2月4日在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排出病原体,需要有症状才可以传染,比如说咳嗽可以把病毒排出来,如果没有症状,通常认为它的传染性即便有,也是非常弱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太担心没有症状的感染者。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携带的病毒数量也比较少,传播的危害是比较小的,不会成为“超级传播者”。
━━━━━
释疑4:新版诊疗方案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成为感染源”,但通过体温筛查难识别,该如何应对?
李兴旺表示,从传染病规律来讲,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一定传播力,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和复杂性。但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而轻病人的咳嗽症状一般还比较少。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可能传播力不会那么强。
张文宏认为,民众只要坚决执行目前的防控措施,足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威胁。
首先,做好个人卫生,正确的洗手(肥皂和流水)和正确的咳嗽(用纸巾或胳膊肘)。其次,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尽可能减少和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果实在不得已,应该戴好口罩。
来源
央视新闻、看看新闻
编辑
静静
--推荐阅读--
↓↓↓
点一下让更多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