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院院长葛均波又来到医院,为众多慕名而来的患者问诊、手术。
面对患者如此谦卑,
很难相信,
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心血管病学专家,
就是中科院院士!
问诊期间多个细节,
让在场很多人为之动容……
多次起身,为乘坐轮椅的重症患者搬开凳子,亲切询问:“能告诉我,您哪里不舒服吗?”频繁蹲到患者的身边,只为细致查看患者腿部肿胀的情况。
有数据统计,截至年3月,中国13亿人口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共人。葛均波是日照唯一一个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已功绩卓著的他始终不忘医者仁心!
面对患者,
葛均波院士不仅治心病,
还给患者解开“心”结!
血压像是坐了“过山车”,时常不明原因飙升到/mmHg,年过七旬的张女士求诊时一脸愁苦,葛均波院士详细了解情况后,建议她做肾血管CT成像并耐心讲解做该检查的原因,在问诊结束时,葛院士再叮嘱说,“先做一下肾脏的检查,也请您放心,几乎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就是这一句话,让张女士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
面对疾病,
葛均波院士生动地讲解,
为患者吃下了“定心丸”!
年近七旬被诊断出,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否接受手术一直困扰着王先生。在认真评估王先生出现的症状后,葛均波院士生动比喻,“您的病情就像是从五莲往日照运粮食,出发时斤粮食,路上损失了30斤,但是剩下的70斤足够满足您日常生活需要,到了这个年龄只要不干重活,是否手术不重要。”问诊结束后,王先生说,“院士都说没事,我就放心了”。
面对患者,
葛均波院士设身处地的着想,
为他们解开困扰已久的“心”结。
“两次房颤手术,都复发了……”
“心慌起来,都不想活了……”
根据70岁老人讲述的病情,葛均波院士说,“医学讲究的是人文关怀,既然您感到如此不适,为何不接受起搏器呢?”老人说,“放置起搏器需要定期换电池,不愿再受手术之苦……”葛均波院士说,“比起现在病痛的折磨,为何不选择活地舒服点呢,人生只有一次。”随后,老人欣然接受了葛院士的建议。
门诊期间,
繁忙的葛均波院士没看一次手机,
没喝一口水,
没上一次洗手间,
给每一位患者的问诊都非常仔细、严谨,
这不是对某一个患者的特殊照顾,
而是给所有患者的“标配”!
32年前,王先生因风心病接受了换瓣手术,今年73岁的他因下肢水肿、心衰、三尖瓣重度反流等情况,辗转来到医院,葛院士看着检查结果告诉患者,您的左心房大小已是常人4倍大了,很少见这么大的心脏,导致心脏变大的根本原因是三尖瓣反流。最近德国的一个专家研制出治疗反流的介入手术,正准备在国内开展,“如果此次手术成功,可以有效的帮助到您!”葛均波院士传递着国内外最前沿的医疗新技术、新发明患者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提供一份“心”希望。
葛均波院士
是全体医务工作人员的榜样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卓越医疗,倾心呵护”
医院成为患者真正愿意将心
放心托付的地方!
健康日照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