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也称心功能不全。其病多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病久治不愈引发心衰。对于心衰的治疗,很多人只是盲目的选择的西医的吃药手术,而忘了还有中医。中医在治疗心力衰竭上,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中医这个词,提起来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就算对中医不了解,但是对中医也早就有所耳闻。中医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而中医在治疗心脏类疾病这方面,也拥有着与其他治疗方式不同的地方!
当今西药治疗有二种方法:
一是用洋地黄制剂(地高辛片,西地兰针剂)强心,对心肌强行刺激使心肌收缩有力。
二是利尿剂的治疗(如呋噻咪,螺内酯等利尿药物),通过减少全身血液的总重量,给心脏泵血减轻负荷而获得病情好转,这只是维持缓解病情,而病情仍反复发作,久难治愈。
中医认为:心为火脏,多因大病久病,寒邪侵心,操劳过度,年老体衰,体质虚弱或其它疾病引起,心阳亏虚,火力不足,气血虚弱,使心脏衰弱无力不能正常运行血液。
这就像心脏如同一个满载血液营养物质的运输汽车,把营养运送于全身各部,因汽车动力不足而不能把血液运到全身各部,就会发生心力衰竭,危及生命。西医疗法强心药就好比给汽车增加外推力,不能增强心脏本身动力;利尿药就像给汽车卸掉一部分物质使心脏减轻负担,但不能改善心脏动力不足的根本。
中医治疗的特点就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列如:人参、黄芪可大补元气;附子、桂枝通过温阳而强心、利尿;车前子、葶苈子、猪苓、茯苓可利尿,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
这些药物可通过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从而可增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进而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心衰还可以减轻西药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例如西药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肾衰等并发症,而中药很少有上述副作用。
中医虽然有自己治疗的优势和特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的否认西医。如果患者在突发疾病的时候,西医的急救效果会比中医更好。相比之下,中医的急救效果就不会哪么的明显。但是如果长期治疗的话,还是中医的效果会更好,因为中医所采用的中药大部分都是天然药材制成的,相比西药的制作,中药的副作用会更小一些。
其实中医和西医在治疗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不能完全的说,哪种治疗方式好,哪种治疗方式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取双方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补双方的不足。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3个方子从肝治心,藏神!睡不着,就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老中医帮您开方暖阳气、散寒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