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
人体机能正处于适应期,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较为频繁。
需要提高警惕!
引发脑卒中的原因初春时候气温寒冷多变,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高,心、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容易痉挛,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者破裂,发生缺血或出血,使得大脑正常的血供被中断,导致脑细胞损伤或死亡,进而引发各种功能障碍。根据受损的部位不同,脑卒中就是一种可以引发语言、运动、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残疾和死亡。
寒冷天气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做好御寒措施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戴上帽子、围巾和口罩,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
必要时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
2注意身体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天气寒冷时最好不要外出晨练。如想外出活动,宜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点以前的时间段,此时温度相对升高。活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散步或打太极拳等。
如天气状况不佳,则应选择适宜室内进行的身体活动。
3健康饮食不懈怠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足量饮水。
4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稳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5控制“三高”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脑卒中
这些“雷区”不要踩
01误区一脑卒中是突然的
脑卒中为突然起病,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预兆,大多数脑卒中发生前会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于完全性脑卒中之前的数小时、数天、数周和数月,一般会有如下表现:
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面部或单侧或双侧肢体的麻木,无力或瘫痪,语言表达或言语理解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不能解释的摔倒,吞咽困难,头痛(常发生且非常剧烈)或某种不能解释的头痛,上述症状发作持续数分钟。
但是不幸的是,正是由于发作时间短暂,症状很快消失,易被患者所忽略。我们更应重视TIA的认识,防止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02误区二脑卒中仅发生于老年人群
大约33%的脑卒中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近年来更趋于年轻化。我国的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且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等因素,有10%至15%的患者在45岁之前就发病了,一旦发病,少有人能完全恢复。所以大家应该积极查找,治疗原发病,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03误区三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预防
过分强调药物治疗而忽视脑卒中的综合处理,尤其是忽视预防是十分有害的。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指出:对健康者可劝其戒烟,戒过量饮酒,加强精神保健,健康饮食,积极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心房纤颤者,可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卒中,口服抗凝剂用于心房纤颤者的一级预防,可使发生心源性脑梗的危险性下降2/3以上。
但是不少患者及家属嫌麻烦,不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而一味追求“特效药”或每年输液,几针见效,长期以来就在脑卒中患者中流传着每到春秋就必须输液“疏通血管”的说法,但是这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04误区四只追求治疗,错过了康复
不少患者只保全了生命,却遗留了严重残疾,最后只能返回家庭,不能回归社会。国外24至48小时后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正所谓脑卒中的防治医院治疗,而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问
什么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从某种意义讲,初级预防是真正的预防,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这一级的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
答
(一)一级预防
01
防治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核心环节,降压一定要达标。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90mmHg以下;
②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至/90mmHg以下;
③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90mmHg以下;
④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脏病,血压应降至/80mmHg以下;
⑤老年人舒张压不要<70mmHg,否则可能有低灌注表现,如乏力、眩晕、嗜睡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⑥单纯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mmHg,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mmHg,否则有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⑦合理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如低盐、戒烟酒、适当运动等。
02
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3.6倍,血糖异常加速脑血管病的发展,与脑卒中复发有关。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控制目标如下表。
03
防治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较大。治疗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9%~31%。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研究发现,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对危险。
04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约有20%为心源性栓塞,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每年约5%,是同年龄组的6倍,风心病房颤卒中危险增加17倍。
对于房颤脑栓塞低危患者,可不用抗栓治疗,对于中危患者,可用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抗凝治疗。
05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3%~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和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06
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长期被动吸烟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07
控制体重
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高于非肥胖者2.2倍,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kg/m2以内。
08
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6μmol/L时应予干预。一般人群以饮食调节为主,也可采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二)二级预防
除了和一级预防一样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外,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降脂药。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脑卒中的早期表现可以从下面8各方面识别。1.症状突然发生。2.表现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出现无力、麻木、笨拙、沉重或瘫痪。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
6.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饮水呛咳。
7.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步态不稳,或意外摔倒。
8.突然出现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简便的“FAST”评分系统进行快速评估。
FAST评估法F(Face)脸部:让患者微笑一下,如果患者微笑时面部不对称,一侧不能微笑,提示患者面瘫;
A(Arm)手臂:让患者双手平举保持10秒钟,如果10秒钟内一侧肢体下落,提示肢体瘫痪;
S(Speech)说话:让患者说一句较长的话,如果说时有困难或者找不着词,提示语言障碍;
T(Time)时间:当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出现上述表现时,高度怀疑脑卒中,医院诊治。
如果您看到本文,请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喜欢我们,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