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新冠病毒·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所有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
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昨日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其中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4月12日,该疫苗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省武陟县同步启动。目前,国药中国生物正积极推进Ⅲ期临床研究的海外合作。
·医学·
阿司匹林抗癌新证据,最长保护作用达20年
林奇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有此病的人会带有一些致癌的基因突变,而80%的林奇综合征患者最终都会患上结直肠癌。但《柳叶刀》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连续服用2年阿司匹林,可以让他们的患癌率降低并提供持久保护。研究选取了实验组(每日mg阿司匹林)和安慰剂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了10~20年,结果发现实验组总体患癌率和肠癌发生率都要低于安慰剂组,肠癌发病率甚至能减半。研究指出,阿司匹林的保护效果,要在服药5年之后才显现出来,早期观察不到。但是阿司匹林的保护效果持久,最长可持续20年的时间。
·医学·
鉴定出更多适合移植的肝脏
根据《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供肝功能进行评估,或许可以在临床被判为不适合移植的肝脏中获得新的可用肝脏。研究使用了一种新的评估指标,常温机械灌注期间作为肝功能标记的乳酸清除量来判断肝脏功能,结果该方法在31个临床判断所废弃的肝脏中鉴定出了22个适合移植的肝脏。这些肝脏都能成功移植,仅有7名患者出现了早期移植功能不良。研究提示,改变评估方法,能获得更多可用的肝源。
·演化·
丰富的地形促进陆生动物的大脑演化
图片来源:TimCopeland
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指出,陆地上丰富的地形可能推动了陆生动物大脑的发展,从而使许多陆生脊椎动物拥有比水生的鱼类更高的智力。研究者在计算机中建立了不同地形的模拟场景,以测试在基于习惯活动和规划后再活动两种策略下,被捕食者的存活几率。研究发现,在很空旷或很拥挤的环境中,两者的存活率均较低。然而如果这两种地形交替出现,例如在热带稀树草原上,后者就会获得巨大的生存优势。研究者认为陆地上丰富的地形使得更具规划能力的动物更易生存,从而推动了大脑的演化。
·健康·
口腔健康影响炎症性肠病
口腔问题不仅会导致蛀牙和牙髓炎,还与心脏病和糖尿病等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密切相关。一项发表在《细胞》上的动物研究表明,口腔健康会影响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研究者提出,一方面,牙周炎会导致口腔微生物稳态失衡,使条件性致病菌增加并进入肠道。而患有IBD的小鼠肠道稳态被破坏,抵抗外源致病菌的能力减弱,此时条件性致病菌便会引发炎症。此外,口腔炎症还会产生T细胞,这些T细胞迁移到肠道,触发免疫反应,也可能使疾病恶化。
·化学·
3维结构的五聚体水分子
多个水分子可以通过氢键形成水分子簇,过去的研究认为,最低能态下,六个以上的水分子才能形成非环状的3维结构,而在五个及以下的水分子形成的多聚体中,氧原子只能位于同一平面上。最近,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认知,他们利用可调真空紫外自由电子激光(VUV-FEL),测量了水分子簇在低温下的红外光谱,发现了水分子五聚体的一处特征峰,这个峰说明其形成了非环状3维结构。科学家据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水五聚体的三中心两电子(3c2e)理论结构。
·健康·
反复咳嗽降低口罩防护作用
在不带口罩情况下,咳嗽产生的唾液滴最多能传出6米远,戴口罩则能显著减少唾液传播。不过,《流体物理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一名病人在戴口罩情况下反复咳嗽,则会让口罩的防护作用减弱。根据他们利用数学方程建立的模型,反复咳嗽时仍然会有一些唾液滴进入空气中,并能传播1米远。不过,研究指出,戴口罩仍然是有效隔绝飞沫最好的办法,因为散播出的唾液滴的数量会大幅下降。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30分左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累计死亡例。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5日报道,美国一项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