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邓铁涛老先生名方赏析三心内

治高血压方

一、石决牡蛎汤

〔组成〕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2克(后下),莲子心3克,莲须10克。

〔功效〕平肝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加减〕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苔厚腻者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邓老方解:用介类之石决明、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二、莲椹汤

〔组成〕莲须10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淮山30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功效〕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血虚者加首乌、黄精。(年方有生牡蛎30。邓老方解:以莲须、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

三、肝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3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0克,玉米须30克,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功效〕双补肝肾,兼予潜阳。

〔主治〕阴阳两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为主者,可用附桂十味汤(肉桂、熟附子、黄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泽泻、莲须、玉米须、牛膝);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四、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3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30克,白术15克,甘草3克。

〔功效〕益气祛痰。

〔主治〕气虚痰浊之高血压病。

〔加减〕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子、女贞子;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田七末等。(邓老方解: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代赭石、草决明以降逆平肝。)

上述治疗高血压4方为邓老先生名方,位列《邓铁涛全集》之首,是邓老中医遗产之核心精华,处方见于《新中医》年第2期。

邓老研究高血压从叶天士《临证指南》,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入手,首重调肝,然后为心肾脾。临床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四个证型,分别用上述四主方治疗。

学习这些名老中医的系列方,有2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要会“拆”,就是把一张大方子根据针对不同的情况,拆成小方子甚至是单味药物或者是药物组合,详细分析其方解。第二是要会“合”,就是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把系列方中之各部分元素进行有机组合。这样才能做到病万变药万变,才能有的放矢,取得临床疗效。

我们分解上述遣方用药:平肝降逆:石决明、生牡蛎、代赭石、草决明;熄风:钩藤、白芍;补心:莲子;补肝肾:桑椹、女贞子、旱莲草;加强补肝肾:山药、龟板;补肾阳:淫羊藿、杜仲、桑寄生、肉桂、附子、黄精;引经药:牛膝。

关于黄芪对血压的作用,邓老有专门论述:高血压,黄芪切勿轻用,必须用30克以上时再加生石决明或代赭石30克。黄芪轻用10~15克,配合其他补药则有升压作用,若重用则能降压。当然还必须辨证属气虚型的高血压才显效,若肝气旺盛之实证热证则不宜用。(见《新中医》年第2期)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处方,可谓多如牛毛。所以选方学习必须坚持资料真实可靠,疗效卓著的原则。然后要学会“拆”方,精确到药,才可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提高处方效果。

这里再介绍几张效方:

邓铁涛足浴方:怀牛膝30g,川芎30g,天麻10g,钩藤(后)10g,夏枯草10g,吴茱萸10g,肉桂10g,加水ml,沸后10分钟,温泡。

方鸣谦痰热方:生牡蛎、石决明、黛蛤散、龙齿、桑叶、菊花、牛蒡子、瓜蒌子、苏子、竹茹、丝瓜络。

我治疗脾虚痰浊的高血压,一般不用黄芪六君子,重用用五苓散合全瓜蒌效果确切。

治冠心病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功效〕益气祛痰以通心阳。

〔主治〕冠心病。

〔加减〕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邓铁涛老先生在年《中华内科杂志》新2卷第1期,有《冠心病的辨证论治》一文,在年7月《冠心病辨证论治的认识与体会》一文中再次提及冠心病的治疗原则、组方和加减。他在年的原文中说:我觉得本病是标实本虚之证,治标可以恢复胸中之阳气,但不宜久服,故标本同治比较好。李东垣说:“相火为元气之贼”“壮火食气”,所以桂枝、附子不宜长服。笔者选用温胆湯以治标,党参益气以固本,必要时加入麦冬,这样的配方,便可以长服多服,似优于仲景诸方。……临床实践中再次证明益气、温心阳、除痰或益气、养心阴、除痰是治疗冠心病的大法,兼瘀者稍加三七末或丹参之属即可。至于舌脉瘀证甚者,以川芎、丹参、红花、桃仁之属治之,亦宜与补气或养阴之药同用。

邓老喜用温胆生脉散补心化痰,而在治标方面,焦树德老先生的验方效果也很好:苏木15、檀香6、栝楼30、薤白10、桂枝6、乳香3、红花10、赤芍、远志9、半夏9、茯神木15、五灵脂10、蒲黄10、槟榔10。上海著名民间中医邢斌老师的经验:胸痹气虚患者,用升陷汤(黄芪60、柴胡、升麻、桔梗、知母)加瓜蒌15、薤白9、丝瓜络30、橘络9。益气活血理气之治疗胸痹经验,尽在上述方中。

二十、治风湿性心脏病方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邓老在年3月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经验》一文,原文说:治本首先要补气温阳。本病必有心气虚证,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动则尤甚,面色神疲,或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结代。用四君子湯加黄芪或五爪龙,有时配入少量桂枝、当归或枣仁。若出现肢冷畏寒,面黯汗泄,脉微细或迟虚、散涩等阳气衰虚候,常在原方再加桂枝、熟附子,或迳用四逆湯加人参。若卫阳不固,汗出如注,虽投参附、四逆而汗出仍不止者,应重用黄芪以补气温阳固表,并助参附之力;并用煅龙骨、牡蛎,重镇潜阳以敛汗。若见心悸怔忡,头目晕眩,颧红烦热,夜卧不安,或见咳痰咯血,此多为阳损及阴,成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常以生脉散加味,如加入沙参、玉竹、生地、女贞子、旱莲草、仙鹤草之属,可用西洋参或红参参须。

心痛怔忡,面色晦黯,唇甲紫绀,或咯血,或肝脏肿大,舌青紫,脉结代或散涩,均为瘀阻心脉或肺、肝之象,用《类证治裁》之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也常加用失笑散。益气用参,祛瘀用五灵脂,是否有碍?我认为,传统认为“人参最畏五灵脂”的说法与临床实际和一些实验室研究结果不相符,当存疑待考。

风心病心衰,全身水肿而以双下肢为甚。若一般症状不重,可在益气扶正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五皮饮之类,以利水消肿。病重当急急以独参湯(用高丽参)合真武湯浓煎频服,温阳益气,利水解危。

本病患者几次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出现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此为风湿痹证复发,可以生脉散益气养阴以固本,酌加威灵仙、桑寄生、豨莶草、木瓜、防己、鸡血藤、络石藤等以祛风湿,并选加桃仁、红花、丹参、失笑散之类以活血祛瘀止痛。

治慢性心衰方

〔组成〕花旗参10克(另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太子参30克。

〔功效〕益气生脉。

〔主治〕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减〕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夏、云苓、田三七等)。除二方外,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血瘀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胆星、浮海石;湿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

本方在《邓铁涛全集》中未查到出处,治疗心衰用人参加减无新鲜特别之处。唯在年3月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经验》一文中说:一些中药新制剂,如高丽参针、生脉针、参附针等,用之效果亦好,而且有起效更快的优点。但须严格遵照中医理论选择使用,若单凭西医“强心”概念孟浪乱投,鲜有不出谬误者。

—THEEND—

?版权声明:

1、文源: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方震宇编校/小竹茹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bf/106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