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指通过非常规车用燃料驱动的车辆,具体到家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车(EV)、增程式电动车(REV)、燃料电池车(FCV)和一部分满足政策规定的油电混动车(插电式混动PHEV)。区别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的关键在于前者拥有电驱动,电池,电控这三项最核心的技术。由于“三电”技术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最具代表性。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和在保险市场的占比均逐年提升。然而作为新科技的产物,其有着独特的核心技术和风险因素,保险解决方案也不同。纵观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电动汽车交付量达到万辆,比年高出64%,其中包括所有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动力汽车乘用车、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轻型卡车和在欧洲和中国的轻型商用车的销售量。在全球轻型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份额在年达到2.2%,该年12月甚至高达3.8%。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线路图中的展望,到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万辆。据此估算,年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预计将达亿元。在推动车险市场保费增加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出险率高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相较于非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出险频率略高,其中家用新能源汽车出险率相比较高11.7个百分点,多为碰撞出险,且其核心动力损毁率达到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损失事故发生率的3倍,案均赔款则高于传统汽车2.8%。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单均保费则高出非新能源汽车21%。二、纯电动汽车为例简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一)电池电池行业与化学、机械工业、电子控制等息息相关。电池的关键在于电芯,电芯最重的材料便是正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磷酽铁锂、钴醱锂、锰醱锂、三元、高镍三元作为正极材料被广为熟知。由于车辆上往往有着不同用途的多块电池,所以把提供汽车驱动力的高压电池特称为动力电池。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在新能源起步初期,磷酤铁锂电池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中占据主导地位,当下时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动巴士也主要采用该类电池;而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乘用车市坊则对三元锂电池更加青睐,因此现下自主品牌和国外品牌的个人乘用车普遍采用三元锂电池。对于动力电池而言,主要的评估指标有能量密度(Wh/kg)与放电功率(W/kg);能量密度关系到汽车的续航里程,放电功率则关系到汽车的性能表现。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针对能量密度已经明确提出要求以引导国内的技术进步。从年6月起,能量度高于Wh/kg的乘用车补贴系数由1.1倍增加到了1.2倍,能量密度低于Wh/kg的则被取消了补贴。目前,大部分自主品牌主机厂都不具备自己的电芯与电池组设计能力,而主要依托电池生产企业(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力神、国轩料)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然后自行解决三电整合;跨国车企虽不拥有自己的电芯,但为加强动力电池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仍坚持自主设计生产电池组件与管理系统。从现状来看,松下供给Tes1a的NCA电池单体密度已经可以达到mh/kg,而国内使用的NCM目前基本上也只能做到Wh/kg。然而镍钴铝NA电池材料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日韩(住友金属(Sumitomo)、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以及户田化学Toda)为主要供应商),我国量产较少。因此,目前的普遍看法是在进化到固态电池之前,国內走镍钴锰NCM路线,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镍的比例(做“电池题在于镍的比例提髙会削弱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若遇高温、外力神击等情况,高镍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且其充电时产气会导致电池鼓胀,这也是高镍电池存在的一个待解难车产品中的关键部件,高镍产品在安全性方面仍需更高程度的改进。(二)电驱电驱由传动机构、电机、逆变器三部分构成。其中,国内外电动车的传动机构目前几乎均为单级减速。定子、转子、壳体则是组成电机的三个部分。电机技术的关键点又集中在定子与转子。转子是新能源车辆的主驱动电机,与新能源汽车运动相关的所有功能均由其承担。电池的使用成本相较于电机更大,因此电机的效率和性能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至关重要。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系主要包括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和感应电机驱动系。使用感应电机的汽车中,以TeslamodelS/X最为著名,表现出了过载能力强、性能优秀、温度适应范围广的优势;目前应用更广泛的是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其磁场由永磁体提供,所以效率更高,但其生产过程需要稀土的供应。目前,在自主品牌中多用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是电驱中转化直流电与交流电的装置,与系统整体效率直接相关。(三)电控新能源汽车的电控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在内,整车系统面临复杂的工况,因此电控也是车辆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国内在电机和电控领域的自主程度仍远落后于电池领域,部分电机、电控核心组件例如IGBT芯片等也仍然不具备完全自主生产能力,仍仅有少数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拥有系统完整知识产权。三、新能源汽车风险因素分析(1)电芯锂电池的危险主要在于热失控(失火),由于锂电池的特性,电芯起火温度低、燃烧不需要氧气,因此风险往往较大。更严重的是,能量密度越高的电芯,稳定性越差,所以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追求“高能量密度”、获取补贴的背景下,电池安全问题尤为严峻。(2)电池包。在电芯组成电池包之后,电池包将会面临一系列复杂环境的考验,例如加热、挤压、针刺、浸水、振动等。目前,国际、国内的标准都十分严格,所以主要考虑的是电池包在极端不可抗力的状态下是否稳定、在整车的生命周期中是否一直保持测试时的稳定。一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整车的可靠性仍需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数据积累;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电控和电子设备,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和极端条件下是否能有效运行、保证乘员安全;新能源初创势力多,涌入大批“造车新势力”,这些没有经验的厂商造出的车是否能经受住安全方面的考验。二是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往往有异于传统燃油车,这一特征可能会给车辆安全带来或正或负的影响。以纯电动的特斯拉为例,它的电池包安放在底盘部分,因此前部和后部形成了燃油车无法达到的巨大缓冲区,对车身安全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应对侧面撞击则显得相对脆弱。(4)财产价值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的残值通常更低,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有以下:电池衰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衰减,所以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车辆的续航里程、性能表现都可能出现劣化,进而带来车辆价值的下降。技术进步带来的贬值。由于三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往往会在购买后的短短几年内远远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汽车价值会出现大幅下降。(5)换电模式的不可行在21世纪电动汽车的概念复苏之后,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曾经作为两种路径经历了发展初期的探讨,而现在的结果是充电模式得到了厂商的一致支持和充足的技术研发,而换电模式则逐渐淡出舞台。换电模式曾在年因以色列电动汽车生产商BetterPlace而一度成为电动车界的热点话题,但该公司很快便在商业上遭受了失败;在年,特斯拉曾用mode1S/X进行了“90秒更换电池”的演示,然而也没有后续的进展。“换电”的失败首先离不开换电站高昂的投入成本,以BetterPlace为例,其一个换电站造价即在万美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万美元。转战以色列和丹麦的BetterP1ace预计在以色列建造40座换电站,需投入0万美元,在丹麦设立20个站点,计划耗资万美元,此外,换电站还需要数量庞大的投入来支撑换电网络运作所需的设备和人员,这些所需的资金数目对于车企而言是难以想象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换电的优势正在消失。换电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短时间内补充能量,然而在Tesla开始运营其supercharger服务后,0%-70%充电耗时30分钟就让它彻底放弃了换电模式的研发和宣传,而在未来5-10年,以固态电池和V快充为代表的技术将会彻底消除充电模式的速度劣势。其次,动力电池价值高昂,车内的动力电池既是整车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种核心技术(如电芯技术、BMS技术)的综合载体,如果车电分离,既会损失动力电池带来的利润,又会损失在电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车企并不希望在自己的最主要竞争力上打折扣。所以目前没有进一步研发,也没有统一的换电标准。对于中国而言,新能源汽车必须搭载动力电池出厂才能获得补贴,在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单纯售卖车辆和电池对车企毫无吸引力。更换电池涉及到车辆的结构设计本身,对车辆安全的影响不可测度。纯电动车的电池部分重量大、体积往往占据大部分底盘,在设计过程中电池包和车身高度整合,频繁拆装对耐久性的影响未知(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以大规模更换车辆部件为设计思想的方案,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而且电池包本身不稳定(对温度、震动、形变极其敏感),拆卸对电池的安全也没有公开研究涉及。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保险现状(一)现状分析国外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大都遵循一定的市场和政策规范。在美国,新能源汽车车主需强制购买财产损害责任险和身体伤害责任险,即类似于我国“交强险”的性质。此外,车主还可以自主选购车身损坏综合险、碰撞保险等相关险种。在英国,一些专业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公司例如ElectricCar、Pluginsure等通过低速碰撞试验划分了车型的风险等级,再进一步据此确定该新车在未来一年中最可能发生的理赔金额,确定该车的承保费用,随着安全系数的提高,保费也会逐级降低。在日本,车龄上限在13~37个月(按注册登记日算)的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费优惠,例如消防共荣公司提供的比例为5%的保费优惠、赛松汽车公司实行的定额减免1日元的政策等。从险种角度来看,除去目前强制购买的交强险以及普遍购买的三者险,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是电池险。然而,新能源汽车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考虑到电池成本造价较高、技术故障处理不易等多个方面的难题,为电池单独设保的相关风险国内许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承担。电池的问题多由车企承担,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车企也提供了较长的质保期限。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成本最高的核心技术,虽然由多数车企给出了质保承诺,但人为造成的电池损坏却属于消费者自行承担的范畴。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一辆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十分高昂,约占总成本的一半,与此同时,相对于汽油车型,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偏小的存量也决定了保险公司还未设立专门险种,而只对非人为情况下因交通事故导致电机、电池损坏的车损险中才能生效,并赔偿相应的维修费用。而在附加险上,与电池相对应,新能源汽车无需购买涉水险,因为涉水险是专门赔付发动机的保险。至于盗抢险、划痕险、玻璃险等其他险种,则需根据个人用车环境与驾驶习惯等特征决定是否购买。年4月9号,上海发生了一起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一辆使用仅4个月左右的但问能源汽车的相关保险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