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皮疹发热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风疹病情轻,病变少,真皮上层毛细血管充血及有少量渗出液,淋巴结一般呈非特异性炎症。
中医文献中亦多有相关病证记载,如《辨证录·疹症门》就对风疹这一疾病有详细论述:“小儿发热二三日,肌肤之间隐隐发出红点,如物影之摇动,时有时无者,此影疹也。人以为发斑之伤寒也,谁料是出疹发表,热毒外散,偶遇大寒大风生冷之犯,故皮肤闭塞,毒瓦斯内收,壅住于腠理之间。其症皮肤之际片片皆红或变白,白或转红,红或转紫,气喘腹满,甚而作痛,毒瓦斯入脏,欲出不能,存亡顷刻,至危之病也。治之法,必须化斑,而不必治疹。盖疹与斑总皆热毒耳。
方用消斑化疹汤:玄参五钱、归尾三钱、石膏三钱、白芍五钱、地骨皮三钱、牡丹皮三钱、荆芥二钱、木通一钱、青蒿三钱、升麻一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斑化疹散,二剂而消归于无有矣。此方不多用大寒之品,止用微寒之味者,以疹斑之病,虽起于大热,然亦因脏腑之干燥,内无水制而外现也。今滋其津液,则水足以制火。又得引火解毒之药,直走皮肤,火毒欲内攻而不可得,又安得不外泄而解散者乎。”
根据中医理论,可将风疹及其相关疾病归为风疫血热证。
风疹—风疫血热证
1、辨识要点:符合风疹诊断;平均潜伏期2周左右;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始于面部波及全身;舌红;苔白;脉数;可分离出风疹病毒。
2、治法:祛风活血
3、推荐方剂:《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活血祛风汤、《中医皮肤病学简编》薄荷牛蒡汤等
4、常用药物: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薄荷、牛蒡、玄参、大青叶、连翘、僵蚕、板蓝根、紫草、白鲜皮等
活血祛风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荆芥9g、蝉衣6g、白蒺藜9g、甘草6g。
水煎,分二次服。
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
薄荷牛蒡汤《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薄荷叶12克、牛蒡子9克、焦马勃9克、焦栀子9克、连翘壳9克、京玄参12克、西赤芍12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2克、炒僵蚕9克、玉桔梗6克。
水煎,分二次服。
消风解毒。
荨麻疹
注意: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文案:张翼飞
编辑:佟常青
参考文献:
蔡定芳.病证结合传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