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研所60周年middot群星璀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442532.html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踏歌前行,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个甲子的岁月中,令人心动的故事、一些精彩的瞬间,历经风雨洗礼弥久历新。让我们记下这些事,这些人,记下所有热爱心血管病事业、献身心血管病事业的人的火热人生!

——心研所60周年“群星璀璨”题记

黄震东

主任医师、医院资深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原副所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在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送瘟神》(二首)。“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同样,在解放后不久,华南地区也肆虐着侵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瘟神”——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有一个人,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团队,默默地为抗击这一“瘟神”战斗了一生,他们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取得了辉煌战绩,他的名字叫黄震东。

与妻子周令仪教授相濡以沫几十年。

为爱而生为民而行

黄震东出生在一个医学家庭,父亲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他立志学医。年北大、清华大学在北平复学面向全国招生。他从广州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医学生。他积极向共产党靠拢,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五年级时,他遇到了他一生的伴侣周令仪——他的同班同学。那个聪明的广东姑娘深深地吸引了他。图书馆、实验室,都有他们勤奋学习的身影。但是,天妒红颜,疾病纠缠上了这位青春年华的姑娘,周令仪患上了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两位年轻人的内心是痛苦的,爱情之花刚刚绽放,就迎来了风雨的考验。年,大学毕业之际,周令仪的父亲认为广东的气候更利于女儿的身体健康,要女儿回到广东。面对事业和爱情,黄震东选择了随周令仪一起回去。年黄震东来到医院,周令仪到了医院工作。不仅妻子饱受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折磨,在广东这一疾病还是一种高发病,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不少青少年因此无法升学、就业;不少青壮年不能结婚、生子。疾病使人致残、丧失劳动力,甚至英年早逝,这些都让黄震东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

克服重重阻力面向星辰大海

在动荡的岁月中,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领域医学界少有人涉猎。上个世纪70年代,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简称“心研所”)在番禺大石创办了心血管病人群防治科研点,为当地农民进行心血管病防治。但是关于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要怎么开展科研工作,要怎么进行群体防治?这些都是摆在黄震东等人面前的问题。年,心研所成立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室,专门进行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黄震东了解到美国有两位专家分别是从事成人与儿童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权威。80年代,他和同伴们北上北京找到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联系了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请来这两位美国专家——Prof.Stollerman与Prof.Markowitz。在他们的指导下,黄震东和伙伴们开展工作。不仅如此,卫生部还拨专款70万元人民币给心研所开展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研究。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做调研的过程中,有两个孩子让黄震东刻骨难忘。这两个孩子因为睡在一张床上就互相交叉感染,患上了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饱受病魔折磨。科研工作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番禺大石的村民们一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要抽血配合科研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重受阻。怎么样才能打开局面?就在这时,大石镇党委书记的侄子正好患了先天性肺动脉导管未闭,黄震东抓住机会给孩子做出了正确的诊断治疗孩子。这彻底改变了村民们的观念,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黄震东和伙伴们在番禺大石中心小学开展群体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防治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照组研究,在对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进行广泛的风湿热复发预防(二级预防)的同时,在样本人群中成功地建立了群体性风湿热一级预防方法——甲链咽炎监测筛选法。这一方法的建立可以在早期诊治群体性甲链咽炎,为控制我国初发风湿热发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经过干预治疗6个月,症状性甲链咽炎减少95.4%-%。经过10年风湿热防治,广东省防治区风湿热发病率已下降至1.29/10万(年),达到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5/10万)。

七五期间与周令仪教授等参观番禺风湿热防治区。

在整个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黄震东研究团队密切和WHO合作,把实施WHO全球16个发展中国家风湿热预防计划和执行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课题“风湿热的调查和风心病一级预防”结合起来。按统一方案,他们先后在广州、海南和在我国东、南、西、北、中的浙江、广东、重庆、成都、吉林和湖北六省(市)组成协作组,对5-18岁儿童及青少年人群,同步进行了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发(患)病率、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链)流行病学和群体性风湿热一级预防等系列研究。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前瞻性发病监测方法进行初发风湿热流调的研究,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易感自然人群初发风湿热大系列的年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病原学、危险因素、流行特点和趋势等数据,填补了我国这一学科领域的空白。研究还发现了我国风湿热流行的特点和规律:突出的是农村发病率高。为加强对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研究,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建立了风湿热临床研究实验室并研制成功抗DNA酶B检测试剂,首次采用抗DNA酶B检测于风湿热流调,其应用能估测某一地区风湿热发病的严重程度、评价群体性一级预防效果和亚临床甲链咽炎的群体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黄震东和他的团队每次凌晨五点多甚至更早起床去番禺。过珠江是渡船而行,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大伙儿男同志搭女同志,年轻的搭年纪大的;白天做调查,晚上挑灯整理资料;睡的是木板床、大通铺;行走乡村、泥地沙堤,摔成泥人继续前行……年,其科研课题“我国儿童青少年风湿热调查及群体性一级预防方法的建立”获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震东并被授予“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做燃烧之烛点星星之火

在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灿烂的奖杯上,凝聚着老一辈人无私奉献的汗水。他们精诚团结,结出了丰硕成果。黄震东作为其中首要成员之一,甘做燃烧之烛,培养后辈。

心研所在年被WHO指定为在中国的3个“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中心”之一,在-年黄震东担任副所长期间,心研所为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先后多次邀请到世界上最优秀的风湿热专家来讲学或工作访问,心研所风湿热和风心病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在其帮助下迅速达到了国际水平。年,“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在美国专家指导下正式成立,WHO多次委托并派专家来中心举办全国性的风湿热人群防治和甲链实验研究讲习班,参加培训人员近人,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风湿热防治研究骨干。通过项目的执行还为中心和国家培养了一批风心病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以及实验研究人员。到目前,心研所是WHO在中国唯一的心血管病合作中心。中心一大批青年研究员经过实践锻炼已经成长起来。现在,他们大多数已经成为医院优秀的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将老一辈心研所人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年,心研所与美国进行中美心血管病合作会谈。

年12月陪同美卫生部副部长及部长助理参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基地,了解中美心血管病研究合作情况。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黄震东的一生,为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防治奋斗不已,他用一片赤诚之心谱写了一曲为爱而生,为民而行的赞歌。

文/张玲玲图/心研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粤医宣全媒体团队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by/66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