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男,46岁。5天前因压榨性胸痛伴大汗3小时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拒绝介入及溶栓治疗而按常规行保守处理,1天后症状缓解,此后病情平稳,4小时前,患者再次发作胸痛,持续50分钟,心尖部可闻3/6级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该患者出现杂音最可能的病因是()
A.心力衰竭
B.腱索断裂
C.乳头肌功能不全
D.室间隔穿孔
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答案:C
解析:该患者5天前出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小时前再次发作胸痛,持续50分钟,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中晚期吹风样杂音,考虑由乳头肌功能不全(C对)导致。产生杂音的机制: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力衰竭一般不会出现心尖部的杂音(A错)。乳头肌功能不全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达50%,亦可导致乳头肌断裂,但腱索断裂极少见(B错)。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偶为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D错),常伴有震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E错)的发生率约10%,于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2.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危重病例外,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B.多数病人需要长期用药
C.首选第一线降压药物
D.根据个体化原则选用降压药物
E.每1~2年需要更换降压药物
答案:E
解析: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①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首选一线降压药物。②先用单个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降压效果不满意者,可联合用药。③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尽可能用长效制剂,防止血压波动太大,血压得到理想控制后,可减少剂量至维持降压目标水平,并坚持终身治疗。④注意药物间的副作用。
3.当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时,最可能减轻的是()
A.肝脾肿大
B.心率增快
C.肺淤血表现
D.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E.胃肠道淤血症状
答案:C
解析:右心衰竭是二尖瓣狭窄患者晚期的并发症,右心衰竭时,右心排出量减少致肺循环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可有所减轻,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大咯血的危险减少,但是心排量减少。
4.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下列哪项正确()
A.多见于老年患者
B.心内赘生物多附着于右心耳内
C.血培养阴性可排除该病
D.心脏杂音的性质和强度可发生突变
E.不侵犯脑膜
答案:D
解析:急性者比亚急性者更容易出现心脏杂音的性质及强度改变(D对),多由赘生物破裂、瓣膜破裂及腱索断裂导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该病好发于青壮年患者(A错)。心脏赘生物多附着于受累的瓣膜上(B错),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膜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膜心室面、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侧,右心耳处少见。血培养阴性率为2.5%~64%,因此血培养阴性并不能排除该病(C错)。含有细菌的赘生物脱落后可造成脑栓塞,可继发脑脓肿及化脓性脑膜炎(E错)。
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属于安装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指征是
A.复苏成功的心源性猝死
B.心电图记录到室速
C.心电图记录到室颤
D.射血分数<50%
E.严重的室间隔增厚
答案:D
解析: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预防心脏猝死的适应证包括:①有持续性室速史②有室速、室颤导致的心跳骤停史③LVEF<35%(D错),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预期生存时间>1年,且有一定生活质量。
6.女性,55岁。2个月来反复发作夜间入睡时胸骨下段疼痛,性质呈刺痛、烧灼样,向后背、胸部、颈部放射,持续30分钟以上,坐起后症状可有减轻,偶在饱餐后1小时左右发生,口含硝酸甘油无效。既往有高血压、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父有冠心病史。该患者发作性胸痛最可能的病因是()
A.心绞痛病
B.异位ACTH综合征
C.糖尿病
D.胃食管反流病
E.食管癌
答案:D
解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流等症状的疾病,常反复发生,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也可产生一些非典型症状如胸骨后胸痛,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但口含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常于餐后1小时出现,坐起后可有减轻,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该患者发作性胸痛最可能的病因是胃食管反流病(D对)。心绞痛(A错)常呈压榨性、紧缩性、烧灼性胸骨后疼痛,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可缓解,与本例不符合。胆囊炎(B错)一般于进油腻晚餐后发病,但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加剧,常伴发热、恶心呕吐,黄疸,与本例不符合。主动脉夹层(C错)常有高血压病史,为急性起病,撕裂样胸痛一开始即达到高峰,不可能自行缓解,两上肢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也与本例不符。食管癌(E错)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胃镜下可发现病灶。
7.
关于A型胃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较常见
B.大多数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C.病变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
D.发病与遗传素质无关
E.最终不易导致恶性贫血
答案:C
解析:A型胃炎又称慢性胃体炎,该病不常见(A错误),病变主要位于胃体部和胃底部(C正确),主要由自身免疫引起,遗传因素常参与发病(B、D错误)。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丧失,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而导致恶性贫血(E错误)。
8.患者男,32岁,经常周期性上腹痛三年,空腹发作,夜间更重,进食可缓解,服西咪替丁可止痛,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慢性胃炎
D.胃黏膜脱垂症
E.十二指肠淤积症
答案:B
解析:青壮年男性患者,慢性周期性上腹痛,空腹及夜间发作,进食可缓解,即有疼痛-进食-缓解规律,且服用抑酸药(西咪替丁)可缓解,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特点,因此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对)。胃溃疡(A错)好发于中老年人,其腹痛多为餐后痛,且胃溃疡胃酸分泌正常或减少,抑酸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慢性胃炎(C错)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上腹痛也没有节律性特点。胃黏膜脱垂(D错)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壶腹部,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无明显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且不能为抗酸剂所缓解。十二指肠淤积症(E错)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淤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饱胀症状,症状可随体位改变而减轻,疼痛无节律性、周期性,且不能为抗酸剂所缓解。
9.Crohn病与肠结核最主要的鉴别点是()
A.病程的长短
B.有无肠外结核
C.OT试验是否阳性
D.病理检查有无干酪坏死
E.有无发热、腹痛、腹泻、厌食、乏力
答案:D
解析:病理检查为大部分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肠结核病理表现为可分为溃疡型、增生型与混合型。其中增生型表现为粘膜下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而Crohn(克罗恩)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状溃疡及肠壁各层炎症。二者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因此病理检查有无干酪坏死(D对)为克罗恩病与肠结核最主要的鉴别点。二者均为慢性发展过程,病程均较长(A错),均可有腹痛、腹泻、发热、厌食、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E错)。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判断有无结核病感染,但是OT试验阳性(C错)仅表示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不能诊断现阶段是否患病,因此非肠结核确诊及鉴别诊断依据。有肠外结核倾向于诊断肠结核,但非确诊依据(B错)
更多备考干货、经验、习题、资讯,尽在新阳光同等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