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名慢性头痛患者,我的第一个疼痛治疗对象是我母亲。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因为风心病经常心慌气短、端坐呼吸、及咯血,夜间睡不着觉,异常痛苦;母亲常说头痛、牙痛,还经常做梦。早年的记忆,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亲戚从老家寄来抗生素和天麻,治疗后效果也不好。在我心里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好医生,一定要治好我父母的病,不让他们这么痛苦。虽然想法比较天真,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高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上课之余,经常到图书馆,精读了《外科学》、《心脏外科手术学》及《心力衰竭》等书籍,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89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即现医院)。命运的安排,我没有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而是成为了一名麻醉科医生。94年父亲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合并肺功能不全去世。当时感慨,即便你是一名好的医生,你也尽力了,但在疾病面前,医生也很无奈……既然做不了外科医生,那就做一名麻醉医生吧!在临床麻醉方面钻研各种麻醉技术,认真做好每一个患者的手术麻醉。经常想:麻醉科医生能为外科医生提供各种手术的无痛需求,那么对慢性疼痛治疗也有别于其他科室的治疗手段。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读到了第一本关于疼痛治疗的书《‘疼痛治疗学》,由国内著名麻醉疼痛治疗专家严相默教授编写。90年利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为我母亲头痛进行治疗,几天后困扰了我母亲几十年的头痛牙痛没有了。之前医院拔掉了一颗好牙。20多年过去了,头痛牙痛基本没有再出现过。就这样,我母亲成了我的第一个疼痛治疗患者。我自己曾是一名慢性头痛患者。读中学时经常头痛,医生建议跑步可以减轻头痛,结果越运动头痛越加重。上大学后,头痛也经常发作,到医院做过X片、脑电图和CT扫描都没有问题,考虑是神经衰弱,口服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严重的头痛,曾经迫使我有退学的念头,最后总算坚持到毕业。97医院成立了疼痛门诊,师从我国疼痛著名专家类维富教授,学习了各种神经阻滞变性技术、小针刀技术及枝川注射技术等。98年有幸又认识了台湾疼痛治疗专家梁子安教授。这两位教授对我后来的疼痛治疗影响颇大,是我步入疼痛治疗的领路人。在疼痛门诊治疗慢性疼痛患者的同时,我也在我自己身上进行注射治疗,得到了第一手的切身体验,为我后来的疼痛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直接经验。最初,疼痛门诊还不为其他科室所认识。后来,麻醉科医生采用神经阻滞技术(不同于口服药物及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取得了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效果。20余年的疼痛治疗,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治愈了大量的疼痛疑难患者,医院同事的肯定。不但在临床疼痛治疗方面,我们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在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方面,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麻醉与疼痛(IARS)年会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大会设立的三项奖项的提名,其中一项为最佳疼痛基础研究奖,是国内少有的麻醉疼痛医生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为中国麻醉同行赢得了荣誉。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的“齊點”医学新思想,将改变传统医学对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认识,将逐渐被广大的医务人员认可,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