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简
温州风味小吃很多,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八字桥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双炊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粱肉、县前头汤圆、强能鱼丸、麻糍、楠溪江麦饼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血蛤温州人称之为“花蛤”
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沿海一带认为这个东西很滋补,补血。
本草纲目记载:血蛤(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温州人都是爱吃的死去活来,但很多人就动都不敢动......这么美味居然不敢动......哎.......
用木槌敲出的敲鱼汤
温州的一道名菜,它是鱼去骨和淀粉,把它用木槌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张。吃时,把它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加三丝煮,加醋,胡椒粉。吃起来不仅鲜,因为它是被反复敲打出来的,所以特别有劲道。这道菜应该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爆墨鱼花
这是一道刀工、火候并重的瓯菜名肴。先将墨鱼切成无数横竖虚刀,而且再切成棱形或长方形,加热后自然卷曲成麦穗状,造型非常美观,爆制时芡紧卤汁,脆嫩爽口。没有深厚的烹调功底,难以发挥其特色。
清明饼
温州民间,特别是广大农村至今仍保留农历一年到头都讲“吃”的习惯。如二月二,吃芥菜饭;三月,吃清明饼儿;清明节前,乡村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做饼。清明草俗称绵菜,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馅以猪肉丁、笋丝、蒸熟而食.吃芥菜饭和清明饼都有清热解毒之效。
锅贴、凉粉冻、绿豆汤
温州的纱帽河锅贴,相信几乎已经家喻户晓。味道无可挑剔。配上白凉粉(石莲糊)、绿豆汤或是黑凉粉(温州人叫青草豆腐),味道堪称一绝.红豆饼
赤豆(小红豆)、糯米粉、米粉、红糖蒸制而成,热吃软糯香甜,冷吃香硬粉糯,不同口感两相宜。
麻糍温州人又称擂沙汤圆,黄豆沙很香,糯米皮QQ的,芝麻馅好香甜,趁热吃哦!
油卵糯米粉团,以麻心或豆沙为馅,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时呈老黄色。状鸭蛋而略长,空心,叫油卵;也是以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圆台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虹桥绿豆糕
虹桥绿豆创始于清同年间乐清县虹桥镇,正式设店营业则在光绪中期,店名为“蔡日升南货糕烛店”。绿豆糕是以绿豆粉、炒糯米粉、白糖、猪油、茶油等按比例配制而成。质软味清,香甜可口。
手工捣制的糖糕
农历十二月,温州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糖糕过新年。一些人家还专门做了印着状元图案的糖糕,赠送给亲戚邻里,互讨吉祥。
虽然现在不多了,不过相信大家一定有印象。
鳗鲞
过年几乎每家温州人都会晒,或者是直接买来,再晒下。过年酒席上必不可少之菜品。以前的话一条大概近百来元。这个是晒干后没任何加工的,加工过后漂亮多了。
荷花酥
面粉加熟猪油,分别搓成水油皮、干油酥,开成多层酥皮,包入豆沙馅,制成球形,用小刀在顶部锲成六个大瓣为止。成品酥皮层层翻出如荷花瓣,酥脆香甜,这个现在很少做了,吃不到喽,30年前我读烹饪班时学过。
巧舌
农历七月七,温州有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麻巧,也就是俗称的“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酱油肉
这也是温州的地方菜,把猪肉泡在酱油里,加味精、白糖和一点点白酒(可以使肉很快入味),只要泡一会就可以拿出来穿绳子晾干,要有两天天的好日头和几天的大风天就可以收回来了,天气要冷,不然会坏掉。喜欢嫩一点的可以少泡酱油,少晒太阳,稍微有点硬了就可以收了。食用时放在锅里蒸熟,切片就可以了。温州人每到过年家家都要晒,还可以晒鸡肉和鸭肉。
呛蟹
温州特色菜哟,红膏蟹用盐水腌制,食用时加糖、醋或酒、味精等。非常味美!给我一盘,我能吃下一锅饭~我带过去吃的外地朋友开始都不敢吃,一吃全爱上了。一定要用最新鲜的蟹去做,不能用坏的。
高梁肉”≠“猪肉脯
三斤“鲜猪肉”等于一斤“高梁肉”(三斤鲜猪肉只能做出来一斤不到的高梁肉,没有参合其他杂质,十分的干香,民间古法密制而成,只有温州有哦!)
产品介绍: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进巷广进祥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糖金杏
将白糖染成红色,煎成浓汁,然后用模具压出石榴形状,冷却后即成。糖金杏有大、小两种,大的一个有三四斤重,小的一个仅几两重。是温州男女订婚时,男家要送到女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要插上彩色绒球,用玻璃匣子装好,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定,有多少家亲友,就送多少个,表示祝贺新婚夫妇早生、多生子女,像石榴般的多子。
长寿素面(纱面)
有人用“细如银丝,洁白柔韧”来形容纱面,称熟时晶莹柔滑,口感极好。在妇女坐月子时,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长筒交叠成“8”字形的素面,俗称“长寿面”,以讨吉利。而媒人在说媒成功之后,常会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纱面汤”。
我市各县均有“纱面”加工,而最具有特色的是文成的花园、马村洋、珊溪、龙川,永嘉楠溪,瑞安等地,质量首推永嘉。该面的特征是细如银丝,洁白柔韧,口感好。其中瑞安“纱面”通过精致的包装后,产品还销往上海、杭州、江苏等地区,甚至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等世界各地。
纱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老人祝寿、生日、妇女生小孩时都以此为主食。由于该食品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滋阴美容等功效,故又称“长寿面”。
温州素面亦称索面,是我们温州的传统特色美食,为订婚走亲不可缺之礼品。“素面”的制法是将面粉加适量食盐(春冬含3-5%、夏秋为9-12%),做好面坯置面柜中“走透”后,拉成线晒燥,理成线绞状。素面讲究细匀为佳,吃时放开水锅中一煮,去掉咸汤,拌点佐料即可。
藤桥熏鸡
藤桥熏鸡是藤桥禽业的主打产品,也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它是以藤桥本地(又名三黄鸡,山地放养,以谷物作饲料)作为主要原料经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成品色泽嫩黄鲜亮,味道醇香浓郁,回味无穷。
白象香糕
温州特产白象香糕,可做下午茶时的点心,味道甜而不腻,有芝麻的香味!张记白象香糕是乐清北白象的百年世家产品。传承经典,造就美味!没有豪华的外包装,依然保持古代温州的纸包香糕,那种怀旧就已经让人很回味~~~~~~~
江蟹生
温蟹,也就是温州人说的江蟹生啦!最好的新鲜的有红膏的蟹。加上盐、酱油、白糖、味精、胡椒粉、白酒和各种佐料制作而成!
首推温州老阿外楼的老板娘做得最地道!
芝脚糖
芝脚糖是浙江汉族小吃之一,晚糯米炊熟晒干,与沙混合爆成米花,筛净,加入白糖。饴糖熬的糖浆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姜、猪油、调制成型,切成长方块。其特点是一品多味。旧时也有特制咸芝麻糖过年。其用料和制法与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虾米(切碎)、葱花和精盐,别有风味。
温州鱼丸
鲜鮸鱼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揉至成团,用手指抠成细条入沸水汆熟,出锅将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会发现这“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温州大街小巷设有许多鱼丸店摊。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酱鸭舌在温州食愈久,就知鸭舌的重要性,无舌不成席。却原来,温州也是水城,一条瓯江浩浩荡荡穿城注入东海,小河且是无数,据说早年,温州城就像威尼斯,城的主要街道是河,是活水的河,水城的温州盛产鸭子,也就有了酱鸭舌这道名菜,鸭舌做得好的要数瓦市殿巷的初旭鸭舌了,主要配料:鸭舌、葱少许、姜适量、黄酒适量、盐、糟卤,酱好烘干或晒干后蒸熟即可。
温州鱼丸面
主要配料:鮸鱼肉,酒,味精,盐,面条。菜品说明:先把面条煮好,加上煮好的鱼丸,再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味鲜爽口。
楠溪麦饼
麦粉、梅干菜、猪肉烙成饼,楠溪江麦饼别有风味,食之松脆、喷香,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沙头的是来往游者必购的美食
李大同双炊糕
主要配料:糯米粉、白糖或红糖、桂花。菜品说明: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是温州瑞安市名牌茶食
二月二,芥菜饭
芥菜炒饭,个人首推上陡门那个天一角的,我们去几次,每次都吃这个吃到撑。农历“二月二”,温州人有吃芥菜饭的习俗,俗话说“吃了芥菜饭一年来不会生痼痨(疥疮)”。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炒芥菜饭吃的。
胶冻主要配料: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菜品说明:用刀开成小条,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有解酒功效。
灯盏糕
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在温州比较有名的是“哈哈”灯盏糕和“大王”灯盏糕,以鲍鱼为馅的是最贵的,最普通的就是萝卜丝馅的了,只见师傅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放到油里把面浆炸的有点硬度后,拿起来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一般这时候可以要求加个鸡蛋或者肉丝),再盖上一层面浆。听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兹啦”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人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灯盏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过来了。把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这样高水准制成的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主要配料:黄豆、米粉浆、萝卜丝、鸡蛋、鲜猪肉。菜品说明: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
冻米糖
温州乐清雁荡山大荆正记冬米糖,是浙江乐清糕点类的汉族名小吃之一。色味俱佳,在本地畅销外,上白糯米炊熟晒干,粒粒晶莹,爆成米,加入白糖、麦芽糖熬成的糖浆和猪油调制成型,撒上桂花,稍凉切成小长方块。香甜桦脆,老少咸宜。因炊晒糯米多选在阳光不强、气候干燥和冬季,故称“冬米糖”。
炒粉干
主要配料:粉干,球菜丝,鸡蛋、洋葱,葱断,红萝卜,火退肠砌丝,炸菜,香菇,肉丝
菜品说明:(1)温州的粉干粗所以要放入开水煮到半熟捞起晾干(2)锅加油先把洋葱和葱断下油炒香,下鸡蛋,肉丝还有香菇炒熟,然后下准备好的粉干快速翻炒加少量的盐,炒后加球菜丝饭入味精,少量的盐,葱断,炸菜,火腿肠,红萝卜,继续翻炒,炒熟后加黄酒
长人馄饨
长人馄饨源于年左右,乐清人陈立标来温州经营馄饨担,沿街叫卖。抗战胜利后,市区解放北路五马街口形成金纱市场。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馄饨担便固定下来,摆在铁井栏口经营。他制作精细,馄饨皮很薄,用碱适当,馅肉用新鲜瘦肉。盖料更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酒浸虾米,尤其是汤清见底,受人欢迎。由于他个子很高,人们都称他的馄饨为“长人馄饨”。其特点是汤清味鲜,形似花朵,美味爽口。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呼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的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径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芽、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卤进食。
白蛇烧饼
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葱油重酥烧饼“,每50公斤面粉加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用盐渍肥肉丁、酒浸虾米、甜酱瓜粒、葱花,拌以麻油。用料讲究,用木炭火烤制,出炉时色呈淡黄,皮酥不腻,入口即化,回味浓醇,远近闻名,流传至今成为地方名点。。女店主是一个寡妇,但因为喜穿白色衣衫,而且做烧饼的受人们喜爱,众以《白蛇传》中“白娘娘”称之,所制烧饼亦随之得名。
温州鱼饼
早在民国十年()就已出名。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
芙蓉糖
也是方言,相当于那边的萨其玛,白的叫玉芙蓉,红的叫金芙蓉,刚做好的时候是热乎乎的,很容易捏变形,掰开的时候可以拉出一缕缕的丝哦。
稻梗绳
是根据方言翻译过来的又名油绳,其实就是麻花拉,和辫子差不多形状的外头裹一层糖衣,再撒些芝麻,炸一下就可以吃啦,是小时候的最最爱!!!
猪油糕
小时候经常吃的,糯米团子摊成薄饼状,里面夹层黑芝麻,用猪油煎得稍脆,再撒些糖粉就能吃拉,温州地区汉族特色糕点。早在清代就已著名,《元和唯亭志》称其为“吴中佳制”。猪油糕是用猪油制成,洁白晶莹,葱香翠绿,糯软润湿,入口油而不腻。
矮人松糕
抗日战争后期,温州人谷进芳在五马口经营松糕,边炊边卖,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口感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一年四季老小皆宜。因其人个子矮,遂以矮人松糕出名。此糕均选用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越细越好),拌以腌渍了几天的猪臀肥肉丁,并配以上等桂花和白糖拌匀,炊熟成板,切成方块出售。
猪脏粉
温州猪脏粉是温州的一种著名的汉族小吃,主要由猪肠、鸭血、粉干等配料配制而成。早在十几年前温州猪脏粉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温州人的不断富裕,从事这项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想吃到一碗正宗的温州猪脏粉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茶山丁岙杨梅
茶山杨梅,我记得和朋友在杨梅季节总是无限期盼茶山杨梅,每次都想叫家里寄点来,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杨梅太好吃了,这么甜,这么香,但是比不上茶山的,茶山杨梅吃进去,总觉得都化在嘴巴里了
大头子梅鱼学名:梅童鱼(狮头鱼)。鲈形目石首鱼科梅童鱼属的一种。又称棘头梅童鱼、大头宝、烂头鱼、朱梅鱼。据说子梅鱼刚捕上时为银白色,略带点金黄色,稍后金黄色加深,然后又转银白色,在它金黄色最深时烧制出来才有最佳味道。大点的子梅鱼,正月里价格高时每公斤达元。最美味的烧法不是家烧,而是清蒸,加入老酒,白糖,鸡精,少许的盐、水、大蒜和姜,蒸出来的鱼可以媲美任何美味,不过切忌不要蒸过头了,蒸过头肉质就老了。
江心屿后子鲚
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凤尾鱼是一种洄游性小型鱼类,平时多栖息于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回游。温州江心屿后面的瓯江盛产凤尾鱼,每年3-4月母鱼抱籽时越是肥美,此时拿来清炸佐酒最佳。
泥螺泥螺,古称吐铁。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吐铁一名泥螺,俗名泥蛳,岁时衔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当今在温州称泥糍,系其生长在泥涂中。超级下饭,泥螺肉盐渍后,以水洗净,用米酒浸半日,待盐味出后,另用烧酒、白糖浸渍即成。各种吃法,但最普遍的蘸醋酒吃,我只蘸醋。
糯米炊饭
“温州糯米饭”是温州的一个特色早点,也是全温州人早餐的首选,非常地好吃。糯米饭是由蒸熟的糯米,上面撒上油条碎末和肉碎汤组合而成的。(有些人也喜欢吃甜的,就是把肉碎汤换成白糖)一般吃糯米饭时,会搭配蛋汤、豆浆、豆腐脑、牛奶,还有紫菜汤。
山头麦-羊栖菜 学名其实叫羊栖菜,温州洞头县人称作“山头麦”,又名鹿角尖、海大麦,属暖温带性海藻。中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均有它的分布;以浙江沿海最多。羊栖菜产品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天然海洋保健食品受到国外尤其是日本民众的青睐。可以凉拌、炒制、做汤等等。
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种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状如南瓜子,是一种在滨海滩涂生长的小水产品,因状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捕获时,多含泥沙,须在淡盐水中浸养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尽,洗净备用。待沥尽水分,在锅中加少量食油,猛火热炒,放少许葱末、姜片、盐或酱油,炒至海瓜子薄壳弹开即可装盆食用。肉细嫩,味极鲜,是佐酒佳肴。瓯柑
瓯柑是瓯海传统特产,瓯柑生产历史悠久,远在三国时就有孙权以瓯柑为礼馈赠曹操的记载,唐宋以来被列为皇家贡品,南宋温州太守韩彦直编写的《桔录》中记述的“海红柑”即为现今的瓯柑。目前,瓯柑种植区主要集中在瓯海梧田、南白象、茶山一带,是瓯海区的农业支柱产业。瓯柑初食微苦,风味独特,肉质柔软多汁,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由此可见,瓯柑中“微苦”对人休确有药效的作用,瓯柑既是传统水果,又是食疗佳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