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的患者五年
死亡率达曾高达50%!
万幸的是,专家总结出了
心衰发生的7个早期信号!
在这个时候进行拦截还来得及!
…
健康新生活·从这里开始
说到死亡率高的疾病,大家都会想到癌症,但事实上在我国癌症导致居民死亡的数量并不是最大的,而是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听到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风、冠心病等等。我国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了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情况非常严峻。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病人数在持续增长,它的死亡率和癌症相当,70岁以上老人中,每10个人可能就有一个人患有心衰。心衰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面临的严重挑战,但大多数人对心衰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都极低。
不懂什么是心衰?看看这个动画!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请看动画演示……
心衰的7个预警信号
1、感到难以入睡
心衰会打断正常呼吸,阻止大脑供氧。会使大脑迅速将患者从深度睡眠唤醒,使人惊醒,这种感觉通常在坐起来几分钟后消失。
2、感到情绪低落
心衰患者患抑郁症是正常人的2~3倍!这主要源于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忧虑,担心拖累家人,并终日受到心衰症状的困扰。
3、止不住地咳嗽
心衰常常伴有持续的咳嗽和气喘,这也是肺部液体积聚的另一个结果。咳喘的加剧通常是心衰加重的表现,也是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的警示。
4、睡觉要再加一个枕头
心衰患者躺着时,因为肺部有液体积聚,会感觉呼吸困难。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建议多加一个枕头,支撑身体到一个相对垂直的位置,有助于呼吸并感觉舒适。
5、手脚冰凉
心衰患者会感到浑身发冷,手脚冰凉。这是因为他们体内大多数可用血液都流向了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穿上更保暖的衣服,短途行走和有规律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6、气短体力差
气短和体力差是两种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在活动短短几分钟后就会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由于心脏功能降低,使流通到肌肉和组织的血液减少所致。
7、鞋不合脚了
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常见症状。这是由于心衰和肾功能减退导致的液体积聚引起的。一般这个时候,平躺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缓解。对于持续肿胀,或者体重莫名增加(24小时内增加1~2公斤),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心衰距离你有多远?
心衰其实并不遥远,如果您有以下疾病或病史,可能就是心衰的高风险人群,一旦发现有心医院专科就诊。不要漏掉以下病史,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高血压
专家指出,心衰的预防,关键在于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首先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据调查显示,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您有冠心病或者高血压,平时应该多量血压,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多注意心脏保健。
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是通过损伤内皮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内皮的损伤直接影响人体本身生成一氧化氮的能力,这一系列变化逐渐导致动脉的炎症,继而使动脉粥样硬化和板块的形成。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不仅对心脑血管疾病,更对机体的整体健康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功能。在一氧化氮的诸多作用中,以血管舒张作用最为重要。
营养师推荐冠心病营养搭配
辅酶Q10+Omega-3脂肪酸:营养协同,效果倍增!
辅酶Q10:给心脏添动力,给心肌加氧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Omega-3脂肪酸:调理血脂,抗炎、稳定斑块、预防动脉硬化!
糖尿病
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症患者,也是心衰的常见病因。平时多注意清淡饮食,控制体重,少吃多餐,因为饱餐也有可能引起心衰。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出现并发症,害怕眼睛失明、透析、糖尿病足截肢等等,其实糖尿病最多、最严重的并发症还是心脑血管疾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提倡“五驾马车”原则。所谓五驾马车是指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个单一的治疗,而是一个综合治疗。这五驾马车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教育和自我监测。
心脏疾病
如果您有心脏毒性药物史、风湿热病史、心肌病家族史等,平时就应该注意有没有出现心衰的症状,因为这些都是心衰的高风险因素。
研究证实,辅酶Q10对中年人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在心脏、肾脏、肝脏等代谢较旺盛的器官中含量最丰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补充辅酶Q10,保护的不仅仅是心脏。
小编整理不易,转发就是打赏!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文由[益生康健]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点击左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