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
一、名词解释:
“四弓”现象: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脏X片中出现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左心耳、左心室扩大,形成四个弓形弧面,称为“四弓”现象。双心影,双心缘:X片中,左心房肥大导致左心房心影与右心房心影重叠,形成双心影,双心缘现象。
二、重要疾病:
1°左房肥大:
4.左心房增大
P-A:四弓现象,双心缘,双心影,食管右移(钡餐)
R-O:食管后移(钡餐)
L-O:心后上缘突出,支气管角增大45°
2°风湿性心脏病:
A.单纯二尖瓣狭窄:约占二尖瓣损害的50%,风心病的40%。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脏舒张时,房内血进入左室障碍→左房压力升高→左房增大、肥厚→肺静脉压力升高→肺静脉扩张、瘀血、间质水肿→肺动脉压升高→右室扩张、肥厚→右心衰
?长期左室血量减少→左室萎缩
X线表现:1.首先出现左房增大。双心缘,双心影,“四弓现象”,食管压迹加深,支气管角增大
2.左心室、主动脉萎缩,梨形心
3.肺循环淤血:纹理增多、模糊,血液重新分布,K-A、B、C线
4.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右心缘右移,心前间隙变小
含铁血黄素沉积,肺野内散在1-2mm颗粒状阴影
B.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占二尖瓣病变的40%,分两种,即以狭窄为主和以关闭不全为主。前者与单纯二尖瓣狭窄相似,后者左房增大更明显,左室也增大
X线表现:●梨形心
●左房扩大:双心影,四弓,食道压迹,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
●右室增大:向左上翘,心腰消失,右缘右突;前下缘前突,心前间隙变小
●肺静脉淤血和肺循环高压。
2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增大
3靴形心:法洛四联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
●肺部疾病导致PAH(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大;
●PAH:肺门血管增粗,肺动脉段突出;
●右心室增大。
5心包积液:烧瓶心;肺血量减少:肺纹减少,肺野清晰。
3°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又称发绀四联症,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本病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右位(骑跨于缺损的心室间隔上)和右心室肥厚,其中前两种畸形为基本病变,本病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X线表现(典型四联症):(1)心脏外形似靴形。(2)右心房一般无增大。(3)主动脉增粗,推挤上腔静脉,使右上纵隔增宽。(4)肺门小,肺纹纤细,可见程度不同的侧支循环。
比较表
ASD(高心)
VSD(风心)
PDA(肺心)
右心房
增大
正常
正常
右心室
增大
增大
早期正常,晚期增大
左心房
正常
正常或稍增大
稍增大
左心室
正常
增大
增大明显
肺动脉段
明显增大
增大,有时轻
增大
主动脉弓
小
正常
增大,搏动强
肺动脉高压
相对少见
相对常见
相对多见
消化系统
一、良、恶性胃溃疡鉴别:
二、肝血管瘤与肝癌鉴别:
肝血管瘤:
①类圆形或分叶状;②边界清晰锐利,无包膜;
③平扫较低密度;④增强扫描早期周边结节状强化,延迟后逐渐向内充填
肝癌:
①多数有肝硬化基础;②小肝癌、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四型;③T1加权呈相对低信号;
④T2加权呈相对高信号;⑤有假包膜
⑤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方式强化⑥易形成门脉癌栓
肝癌CT特点: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呈明显强化,造影剂呈“快进快出,早出早归”的特征性表现。
三、肠梗阻类型:
ü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食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时,即为肠梗阻。
ü根据原因,可以分为机械性、麻痹性和血运型
ü根据肠壁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前者血运正常,后者在梗阻同时肠壁血运障碍引起肠管缺血。
ü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
ü按照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ü按照梗阻进程快慢,分为急性或慢性,常指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急性发作
ü肠梗阻分类主要为临床需要,不是绝对,实际工作中,常结合使用
四、肠梗阻简答(鉴别、原因、部位、程度)
1°是否有肠梗阻:
q正常成人小肠内见不到气体,婴儿除外,肠管不扩张
q主要表现为肠腔胀气和积液
q立位观:气液平面,液平之上呈半圆形,倒“U”形;或阶梯状液平
q密切结合临床,除外胃肠炎、灌肠后、服泻药等情况
2°肠梗阻原因:
?机械性:1单纯性2绞窄性(扭转、内疝、套叠、粘连,“咖啡豆”征、“假肿瘤”征)
?动力性:1胃至大肠均有胀气;2小肠胀气程度不如机械性多;3肠壁水肿,间距增宽;
4盆腔积液,密度增高5腹壁线消失
?血运性
PS:“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咖啡豆”征: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形态上类似咖啡豆。
3°肠梗阻部位:
根据粘膜皱襞及胀气肠曲的部位:
①空肠上段-----------------左上腹;②空肠下段,回肠上段--左腹;
③回肠下段-----------------盆腔及右下腹;④结肠-----------------------环绕腹部
4°程度:
根据结肠内积气情况来定:
1、多次检查结肠内无气体,小肠梗阻加重—多为完全性
2、多次检查结肠内均有少量气体—不完全性
3、结肠内气体时有时无—不完全性
乳腺
本章没有PPT和资料,教员说不是重点。大家主要看看书P~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这两部分。
脑出血
一、脑出血: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瘤破裂或血管畸形等。急性期CT图像上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灶,周围可见水肿带,有轻度占位效应
CT:急性期血肿呈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可见脑室内积血。吸收期3~7天,可见血肿周围模糊,水肿带增宽,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小血肿可完全吸收。囊变期始于2个月以后,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不等的囊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MRI:急性期血肿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显示不如CT清楚;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囊肿完全形成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的低信号环。
比较硬膜外、下血肿的CT鉴别
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液聚集硬膜外间隙。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叫局限,呈梭形。
CT:硬膜外血肿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双凸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多位于骨折附近(骨折点下方),边界锐利,范围局限,不跨越颅缝。
硬膜下血肿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
CT: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血肿范围广,常跨越颅缝。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
二、脑梗死:
1、缺血性梗死:平扫CT在发病后一天内常难以显示病灶,灌注成像则能发现异常。其后表现为低密度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皮髓质同时受累,多呈扇形。可有占位效应,但相对较轻。2~3周可出现“模糊效应”,病灶变为等密度不可见。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1~2个月后形成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
2、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CT显示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
3、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发病一天后,CT表现为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