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贴士
心律失常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心跳应该是规律和整齐的,成人每分钟心跳频率55~次,节律匀称与规律。
当心脏搏动的形成和(或)传导发生障碍,引起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失去原有的节律性,变得过慢、过快或者快慢不一、强弱不均时,医学上称为心律失常。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常常运动一下就会头晕、心慌、气短;也有人或许一夜没睡好就会出现心悸、胸闷;更有人生气时还会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倒……这些可能都是心律失常所引起的。
而年轻人熬夜、缺乏运动、高强度工作,同样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昏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
相对于中青年人群,老人患心律失常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有3个:
1.机体衰老。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会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传导障碍和病窦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等;
2.疾病。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3.药物。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窦房结功能可能存在障碍(退行性变),在应用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时,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一般来说,轻度的心律失常在一段时间后可恢复,因此,得不到大家的重视。但若是任由病情加重,重度的心律失常可致心脏性猝死。
那么,老年人常出现的心律失常都有哪些?是否有办法预防?
湖北医院主任医师罗光荣告诉各位读者,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有7种,读者们可对症自查。
1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每分钟在40~60次。这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被抑制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退行性变,包括窦房结纤维化、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脂肪增多等所致。
患者常有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有昏厥发作,医学上称为“阿—斯综合征”。这是一种危险的征象,可引起心跳突然停止。
2
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心房的电冲动向心室传导的过程中发生障碍,由此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这时心率缓慢,每分钟30~60次。
医生把它分成为三度:
①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较轻,临床意义不大;
②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是由于较重的心脏病引起的,Ⅱ度可恢复到正常心跳,亦可发展为Ⅲ度;
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组织完全发生阻滞,患者心率每分钟在40次以下,有头晕、胸闷、乏力,严重者可有昏厥发作。
3
早搏
包括房性或室性早搏:心脏的搏动提早出现,并且电信号不是由窦房结发出时就称为早搏(期前收缩)。
正常人也可以出现早搏,往往与精神紧张、消化不良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有关。
当然,早搏也可以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等情况下出现。
4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每分钟在~次之间,多是由于心功能减退引起,亦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发作时患者有心慌、心悸,偶有头晕症状。
5
心房颤动
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有窦房结功能减退的表现,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患者身上。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女性略多于男性,多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性猝死。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以见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极少数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
心律失常非小病。严重的心律失常易导致心脏性猝死(SCD)。
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
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
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预防心律失常「5建议」
1.注意适当的运动:中老年人适合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老年人运动要注意适量,特别是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
2.进行定期体检:很多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因此,老年人最好每年进行1~2次体检;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还要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注意健康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4.保持良好的睡眠:长期劳累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生活中要避免劳累情况的发生。
5.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人相处宽容豁达,避免情绪的波动,不要生闷气,也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
心律失常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4.应供给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
·END·
原文刊登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本文有删改。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
每日获取
医药、健康、养生知识
投稿,请扫描添加编辑▼
更多精彩文章将在中陆续更新,
请长按,“家庭医药”
☆本刊订阅方式☆
1.前往您所在地的邮局,告知邮发代号:48—即可订阅。
2.联系本刊发行部:—即可订阅。
注:本刊为半月刊,每本定价8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怎么治愈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