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凉,全国各地气温进入秋天模式,昼夜温差大,稍有疏忽就易患上感冒。很多年轻人不把感冒发烧当回事,认为自己身体棒棒的,对感冒多采取“硬扛”的方式,殊不知感冒背后隐藏很多风险,中青年常发的风湿性心脏病往往可能就起源于年轻时的一场感冒。
编号:P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
风心病不同于其他类型,它总是静悄悄地发病。少儿时期的一次“感冒”、“咽痛”或是“风湿热”可能为风心病埋下祸根。当瓣膜出现损害后,患者并没有太多感觉,但会出现体力活动能力下降,上楼感觉心肺憋闷难受,有的连穿衣服、梳头都很累,晚上躺下睡觉会被憋醒,或者干脆斜着睡才感觉舒服点。
多数风湿热发作症状并不典型,很多患者常把发病时的发热、乏力误认为一般的感冒发烧。将感冒与风湿热区分开,对风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感冒不会超过7天,而风湿热却往往持续几个月。感冒很常见,风湿热不常见。风湿热约1/2患者有急性咽炎、扁桃腺炎、可有发热、乏力、出汗、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人亦可无任何不适。患者感冒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就该联想到是患上风湿热,及时前往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断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吗?风湿性心脏病有一个缓慢、漫长的病程,可长达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多发生在青壮年,随着时间推移病情逐渐加重。风湿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累的瓣膜多少和部位,以及心衰出现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例如患者受累的瓣膜较少且程度较轻,如单纯的二尖瓣轻度狭窄,患者有可能一生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于中重度患者90%以上会发生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房颤。如未及时治疗,进一步会并发脑梗塞和动脉栓塞。
人的心脏截面
但如果患者受累的瓣膜较多,且病情发展较快,很早就出现了心衰,若不能及时纠正,或进行换瓣手术,则病变的后果就会很严重,甚至很快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前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症状轻度可以药物治疗,当经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中度或以上的瓣膜病变以及(或)心脏增大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有些情况可以进行瓣膜修复手术,大多数患者的瓣膜不能修复就只能行瓣膜置换手术,通过手术植入人工瓣膜,这种手术是治疗瓣膜病的最常用与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秋季风湿性心脏病如何预防护理?有风湿性心脏病史的人稍微受一点寒冷就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过度也可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在忽冷忽热的季节容易发病。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暖,在秋季昼夜温差大时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讲究个人卫生。因为感冒后的上呼吸道感染易出现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万一出现感冒和相关感染症状,医院通过医生听诊和经心脏超声检查进行确诊,并进行积极彻底的治疗,防止风湿热发作加重心脏瓣膜损害。
在饮食方面做到低盐、低脂饮食,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药物,戒烟、戒酒。水分控制,少量多次,相隔时间长一些。
此外,劳逸结合,心脏功能良好,没有明显症状,可以照常工作和生活,但是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措施,患者病情发作时要根据症状和医生的嘱咐,不同程度地限制体力活动,甚至完全卧床,直到心功能改善为止。
青青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