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7个征兆恐急性

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是居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国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占40%以上,而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的死因跟心脏病有关,而且发病率也在成左右。心脏病的可怕之处在于,有时候它会迁延日久,同时也可能会急性发作,突然出现死亡;有时候心脏病发生非常快,没有征兆,可能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能遇到。所以,了解心脏病,并且认识到如何预防心脏病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脏病知识,就能够注意到并且改善心脏健康,进而降低患病的风险。那么,了解心脏病都需要认识哪些知识呢?心脏病的0类高危人群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烟等,这些因素可以控制、改善和治疗,但也有一些因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比如家族史、性别、年龄等,很多人可能具有多种致病原因,一般来说致病原因越多,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就越大。高血压人群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因为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失去弹性,从而影响到心脏,不过高血压相对容易发现和诊断,而且治疗药物也比较多,只要遵医嘱,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高血脂会影响到心脏,所以高血脂的患者也是高危人群之一。高血脂主要指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比较高,或者可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水平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偏低,都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脂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需要人们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必要时长期服药来控制血脂。糖尿病患者易患心脏病,因为血糖指数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管壁损伤,尤其是第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可提升2倍。而且糖尿病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会加速患心脏疾病的进程。肥胖,运动较少的人,这类人群因为肥胖,运动不规律导致心血管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患心血管及中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倍左右,同时这类人群也容易患糖尿病,从而加重心脏疾病。吸烟或吸二手烟的人,吸烟的人群中尤其年轻吸烟族、有重度烟瘾或是女性吸烟者都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对血管产生伤害。过量饮酒的人,过量的酒精能够损伤心肌,大大提高患病率,而某些药物比如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也会产生类似于过量饮酒的效果,从而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精神因素,情绪不稳定或者长期焦虑、抑郁,压力较大的人,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年龄因素,这是自然现象,心脏功能会随着年龄下降,年纪越大,心脏疾病越普遍,所以年过40后,应该每年体检,以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性别因素,一般认为中年男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高于女性,但更年期后的女性患病几率跟男性形同。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在55岁之前患心脏病的风险大增。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来看,危险因素越多的人,越有可能患心血管疾病,比如有家族史的同时,还有肥胖、高血压等情况,这样的人群患病率更高。所以,减少致病因素,控制慢性疾病,是预防和维持心脏健康的关键。心脏疾病的检查及征兆心血管疾病中,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时候危害最大,非常容易致命,但一般发病时并没有太明显的症状,不过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提前发现一些征兆,这时候应该马上就医:胸闷胸痛手臂疼痛,甚至牵扯到肩颈部呼吸困难恶心非常疲惫头晕以上是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典型的征兆,但对于更年期的女性来说,心脏病的征兆可能有所不同,更多会表现为,气喘、后背痛的情况,这时候也不能忽视。对于日常的检查,医生多用问诊或者听诊器等仪器来判断,如果经常有胸闷和胸痛的情况,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比如心电图、压力测试、胸片、心脏彩超以及多种血液检查。如何预防心脏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如何预防心脏疾病?其实很简单,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少盐、少油、少糖,规律运动,控制压力,戒烟、适量饮酒等,当然并不是说有了症状或者征兆了,再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健康的状态下就保持,这样才能受益良多。此外,一旦感觉不适,应该去看医生,尤其是心脏疾患,需要进行较为详细的筛检,不要抗拒,因为普通人很难自我分辨出自己是否患病,而且心脏疾病一旦发生,也不可能自我消失。如果确诊了心脏病,就要按照医嘱服药进行治疗,预防和控制多种风险,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此时,不要认为长期服药会损伤健康,因为治疗疾病是专业技能,患者应该积极跟医生沟通,按照医嘱治疗,而服用的药物也都是经过多年的检验的,一般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并且有较小的副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zl/70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