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丨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苑洪涛医院心内科

一、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自律性升高

触发活动(早后除极、延迟后除极)

折返

二、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

折返

条件:1、两条径路(解剖/生理学环形通路)

2、一条径路单向阻滞

3、另一条径路缓慢传导

三、AVNRT发生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

房室交界区大体解剖

AVNRT机制

↑两条径路↑

↑单向阻滞↑

↑缓慢传导↑

典型ECG(S-F)

AVNRT分型

81.4%

13.7%

4.9%

AVNRT消融

电生理检查时常用电极的放置

四、AVRT发生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

AVRT机制

↑两条径路↑

↑单向阻滞↑

↑缓慢传导↑

典型ECG

旁路的位置

旁路消融

AVRT术中影像

五、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

典型房扑的机制

典型房扑消融的模拟图

六、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室速的常用定义

—Incessant(无休止性)VT:尽管反复干预仍反复发作,持续超过数小时;

—Sustained(持续性)VT:持续超过30s或需要干预(如电转复)才能终止;

—VTstorm(室速风暴):在24h内有3次以上的持续性VT发作,每次均需干预才能终止;

—Monomorphic(单形性)VT:发作时QRS的形态一致。

导管消融的指征(推荐)

有结构性心脏病(OMI、DCM、ARVC/D)

有症状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SMVT),包括被ICD终止的VT,AAD无效或不能耐受AAD;

非一过性可逆因素引发的无休止SMVT或VT风暴;

频发的PVC、NSVT或VT,引发心衰;

束支折返性或分支性间折返性VT;

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多形性VT和VF,AAD无效,怀疑有触发灶

无结构性心脏病(特发性)

引起严重症状的单形性VT;

单形性VT,AAD无效、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

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多形性VT和VF,AAD无效,怀疑有触发灶。

导管消融的指征(考虑)

有结构性心脏病

服用I类或III类AAD,仍有一次或多次SMVT发作;

OMI患者,EF0.30,预期寿命超过1年,如有SMVT反复发作,可作为胺碘酮的替代治疗;

OMI患者,EF0.35,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MVT,可替代AAD。

导管消融的禁忌症

心室内有可移动的血栓(可心外膜途径消融);

无症状的PVC或NSVT,并且与心功能不全无关;

与一过性、可逆转因素有关的VT(如急性缺血、高血钾或药物引起的Tdp)。

室速的机制与消融策略

局灶性:多见于特发性VT,可以是异常自律性、触发激动和微折返,由最早激动点向周围扩布;

消融策略:精确标测到最早激动点,局部点状消融。

折返性: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有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消融策略:多需标测到维持VT的关键峡部(isthmus),线性消融阻断峡部。

七、心房纤颤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术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点

1.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2.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0.4-1%;

在60-69岁患者患病率为1.8%;

在70-79岁患者患病率为4.8%;

在80-89岁患者患病率为8.8%

3.房颤可继发于风心病、心衰、冠心病及高血压等,也可不伴基础心脏病。

房颤的危害

症状:心悸、头昏、疲劳、气短等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心房的辅助泵功能丧失、心室率增快、RR间期不规则、心排量下降、活动耐量下降。

慢性房颤的并发症:心动过速引起心室、心房心肌病

增加脑梗塞

增加死亡率

目前对房颤机制的认识

房颤机制的转化

阵发房颤的消融

房颤消融的常用方法

苑洪涛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心声网

观看CICI大会精彩录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zl/85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