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食物过敏是食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指一种或多种特定食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使机体致敏,再次反复进入可导致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0.02%~8%,因年龄、地区、过敏原而不同。其症状呈非特异性,涉及消化、呼吸、皮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其中60%儿童食物过敏累及消化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的管理原则:
①回避饮食:过敏原明确时,进行回避或采用加热或者消化酶处理,减轻过敏原性;过敏原不明确,可以短期采用限制性食物疗法。即在2~4周内限定患儿只食用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大米、蔬菜、猪肉等。如果在这段时间过敏症状消失,可以定期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入单一食物,对于过敏的食物则进行回避。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除回避外还需要进行特殊配方粉替代治疗;
不推荐以其他动物奶(水牛、山羊、马、猴、驴)来源的奶粉作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代用品。
不推荐大豆基质配方作为6个月以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代用品。
4个月以上患儿可尝试深度水解米蛋白基质配方粉(eRHF)。
教育家长认真阅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标签。
②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③监测患儿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状况,母乳喂养的患儿需要评估母亲营养状态。
④注意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如:维生素A、D、E的补充。
1.OAS:回避过敏食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将水果或蔬菜煮熟或者削皮再吃,也可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6个月以上症状较重患儿可以给予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
2.严重过敏反应:回避过敏食物,肾上腺素为一线用药,肌注,5~10min可重复使用。具体剂量如下:
6月龄-6岁:0.15mg(0.15ml,1:);
6岁-12岁:0.3mg(0.3ml,1:);
12岁:0.5mg。
还可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
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用氨基酸配方粉(AAF)喂养。
3.FPIE:回避牛奶、大豆、鸡蛋、鱼、鸡和米等过敏食物,对症处理,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AAF营养替代治疗,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
4.FPIES:
①回避饮食:回避牛奶蛋白,鸡蛋、大豆、南瓜、豆类蔬菜、燕麦、米、大麦、马铃薯、鱼、鸡、火鸡等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eHF)或AAF(病情重度)喂养,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
②对症处理:对较重的急性发作的患儿给予补充水和电解质,纠正低血量性休克。
5.FPIP:
①回避豆类、鱼、鸡蛋、小麦、牛奶等食物。对于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者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给予eHF(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给予无乳糖配方,无腹泻患儿可给予含乳糖配方)或者AAF(病情重度)喂养,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继续哺乳,至少至6月龄,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
②建议以下情况,考虑暂停母乳,改为AAF喂养:尽管母亲饮食回避,患儿症状持续存在且很严重;患儿生长迟缓和其他营养缺乏;母亲饮食回避导致自身严重体重减少和影响健康;母亲无法应对心理负担。
6.EoE:
①如果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可有针对性进行回避,如果未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可经验性地回避常见过敏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给予AAF治疗;
②局部激素应用:吞咽激素类药物(吞咽氟替卡松,口服布地耐德混悬液),氟替卡松典型疗法的剂量为儿童88~μg,2~4次/d。布地奈德的常用剂量10岁儿童为每天1mg,10岁则为每天2mg无效可增加至2.8~4.0mg。局部激素无效可全身应用激素。出现食管狭窄时,行食管扩张术。
7.EG:
①回避过敏性食物;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泼尼松每日0.5~1mg/kg,应用2周,见效后逐渐减量,维持2~4周。长期应用激素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酮替芬,每日0.5~1.0mg口服,每日1~2次。孟鲁司特钠可以与皮质激素合用,每日口服4mg,每日1次。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1~2.5mg/(kg·d)口服。抑酸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对一些局限性浸润及有并发症的患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8.乳糜泻:
①饮食治疗: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如各种麦类),如将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可食用。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②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补充各种维生素A、B、C、D、K及叶酸。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可输人体白蛋白或输血。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危重病例可静脉滴注ACTH,或可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无效者可用环孢素,有时能改善小肠吸收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常复发。
本期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