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颀颀王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知识产权策划人派遣制度的背景
(一)技术转移机构制度简介自美国国会通过拜杜法案以来,英国、日本、德国纷纷效仿在本国大力推动高校专利转化并先后建立起架构成熟的技术转移机构(TechnologyLicensingOrganization。TLO),技术转移机构通过挖掘高校的科研成果.承接来自企业的技术开发委托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高校和企业联合申请的专利呈上升趋势,高校和企业之间和合作日益紧密,自日本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颁布以来,日本多所大学先后成立了技术转移机构,以期为每种科研成果匹配合适的运用方法确保基础研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组织属性来看,日本的技术转移机构属于法人组织,可以独立发行股票,从功能来看,分类技术转移机构主要分为承认型和认定型,前者主要依托大学成立,作为高校面向企业和社会的窗口。
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后者独立于高校运作。从主要职能来看,技术转移机构主要负责搜集、发布科研信息、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进行专利估值、促进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管理人在专利转换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在日本技术转移机构中,截至2016年底,技术转移专员约400人,校企共同研发专员约400人,在技术转移机构中工作的知识产权管理人主要负责高校和科研机构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事宜,促进科研成果向专利的转化。
通过专利授权或专利转让等方式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知识产权管理人囿于其所处岗位,技术转移机构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人主要以本机构的成果为重点,与行业交流较少,缺乏对整个市场科研进程的把握。
(二)知识产权策划人派遣制度的目标为了适应全球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的产品研发组织框架必然从传统的垂直整合型转向对外合作型,然而,仅依靠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间的点对点的合作,仍不足以充分挖掘科研成果的商业潜力、孵化出成熟的研究项目,为了解决机构间交流不足的问题,促成企业和高校之间结成以商品化为最终目标的研发联盟。
日本研修馆提出知识产权策划人派遣计划,确保知识产权管理思路贯穿于整个科学研发项目的始末,优化科研流程,在各阶段将研究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相结合,尽可能减少各机构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科研资金的浪费。并通过全面规划,明确机构间合作开发过程中背景知识产权的共享规则和前景知识产权的产权归属和使用条款,扩大新技术转播范围,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助力,有别于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人。
日本研修馆派遣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策划人更专注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知识产权策划人的工作范围亦不再局限于某所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而是以地域、产业为线索,促成更广泛的科研合作。
(三)知识产权策划人派遣制度的必要性1.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来说,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仍然是通过专利申请获得许可收入,其战略目标还不明确,评价维度比较单一。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