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越来越多,需要如何重视如何更有效

前几天有一位39岁的年轻房颤患者吴先生复诊反馈,他曾经多次发生这种阵发性的房颤,一年前很纳闷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被房颤找上门,其实,目前房颤患者越来越多,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在治疗上更得趁早。房颤是心脏内科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性的疾病,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已超千万,而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因其并非良性心律失常,不只是死亡率倍增,还会因栓塞而脑卒中致残致死,所以一旦有房颤的症状,应及时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明确诊断病因。

房颤是发生于心房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异位心律失常,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前者时发时止,后者则持续不止数月以上。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可因情绪激动、运动、大量饮酒所诱发,也可在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后发生。房颤绝大多数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患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感染及脑血管疾病也可以引起房颤,少数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及转移性肿瘤侵及心脏时。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为孤立性房颤;也有部分老年患者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期表现。西医对于房颤的认识已有一百多年了,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没达成共识,如感冒发热一样,可由很多种因素引起,但西医仅仅杀死病毒降温处理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可想而知。

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调治房颤,标本兼治

心房颤动属中医学“心悸”、“怔忡”、“晕厥”、“胸痹”等范畴。症状轻重不一,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心室率超过次/分钟时,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发作。有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临床上以脑栓塞最常见,尤其是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时。多因原有严重心脏疾病,失治误治,损伤心阳;或痰瘀阻遏心窍;或因久病体虚,年高脏气虚衰,心阳不振;或因劳伤过度,心阳受损;甚则大汗亡阳,致心阳虚脱,形成心阳虚衰,脑神失主之危证,常可危及生命。

一是心肾阳虚,主要表现是心悸,气短,水肿,尿少,咳喘不得卧,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细数而促。二是气阴两虚,主要表现是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口干咽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而促,或结代。三是气虚血瘀,主要表现是心悸不宁,乏力气短,胸闷不舒,心痛时作;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而结代。四是痰热内阻,主要表现是心烦,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黄痰;舌苔黄腻,脉结代。五是肝郁气滞,主要表现是心悸,胸闷,易激动,善太息,两胁胀痛;舌边尖红,苔少,脉弦,结代。

中医调治房颤审因论治、辨清疾病、辨证施治

因为不同的病因和症候有不同的调治思路,中医调治审因论治、辨清疾病、辨证施治,房颤的中医病因病机常见于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扰及心脉所致,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濡养以及痰湿中阻,痰热上扰,气机失调,亦可致使心脉失于正常搏动。在阴阳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火旺、阳亢、痰湿痰热等是扰及心脉的重要病理因素;心身劳累、夜间睡眠、体位改变、情绪激动、胃气上逆、便秘等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找准病因,从根本上调治房颤,治标又治本。

都以为房颤是典型的老年病,没想到这么年轻却被找上门

上面提到的39岁吴先生大学毕业没几年就选择了创业,由于正处于事业打拼的黄金年纪,几乎每天都加班、熬夜。一年前,他开始觉得心慌、胸闷、气短、心烦意乱,而且症状日益加重,走路多了都会喘不上气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是得了房颤,医生告诉她,对于房颤,尚无特效药能根治它,即使长时间坚持口服药物也不能治愈,只能勉强维持,亦或减缓与遏制发展速度,弄不好极有可能转变成“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甚至会形成血栓而中风,发生心脏瓣膜病、心梗、脑梗等。

手术需慎重,找到中医对症治疗三个疗程逆转房颤

经过吴先生的急切询问,医生告诉他比吃药更有效的是手术,但成功率最高80%,吴先生表面上说考虑,内心已是百般纠结,于是上网搜更好的办法,结果比较了几天,他找到了更为安全的方法,通过广慈中医专家全方位地沟通与分析,最终制定了专属的治疗方案,开始服用定制的中医系列古方,同时注意生活作息和饮食,做到调养结合,一个疗程下来,心慌、胸闷、气短的情况减轻了,吴先生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了,两个疗程房颤明显减轻了,三个疗程不适症状逐渐消失,吴先生复查后发来检查报告并表示真挚地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zx/74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