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76岁老年患者开展了首例左束支起搏的起搏器植入术,该项技术的开展,医院心脏起搏领域新跨越,医院在该项目技术领域的空白,也推动了心血管专科能力迈上新台阶。

杜先生从一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情况,活动后胸闷加重,医院就诊,但是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仍未见明显缓解,于是来到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经心电图检查后提示,杜先生出现了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室率小于40次/分,具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

心血管内科曾小茹副主任、梁建光副主任医师结合杜先生年龄及既往高血压病史,认为传统心室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及其周围,日后高比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造成心室收缩不同步,对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最终决定采用业内具有先进性的左束支起搏技术,实施起搏器植入术,以保证患者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的同步性,进一步保障心功能。

7月23日,在中医院周淑娴教授指导下,曾小茹副主任、梁建光副主任医师为杜先生顺利穿刺左腋静脉,置入了电极起搏左束支,将心脏起搏器连接上心房心室电极。在心血管内科和DSA介入中心的MDT团队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心率恢复到60次/分,胸闷情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一年多的胸闷情况终于得到了缓解,现在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心’舒畅多了!家人们刚开始担心手术风险,医院进行手术,没医院就可以做了,非常感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专家!”

曾小茹表示,传统心室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及其周围,操作简单。右心室起搏(RVP)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都已得到证实。但研究发现,长期的高比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功能下降。而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功能保持良好,避免了过多右心室起搏造成的心脏功能障碍,最大程度保护了患者的心功能。不过左束支起搏植入难度大,临床医生需要精准地操作、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以不断提升植入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心”技术,新突破!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医院心血管内科积极开展医疗前沿技术,医院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带动全区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让三水区及周边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利地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强而有力的医疗技术支撑。

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血管内科成立于年,近十余年来,在历届领导班子及心血管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业务蒸蒸日上、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先后成为三水区重点专科及佛山市“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年通过省级、国家级胸痛中心评审。

科室熟练开展各种复杂冠心病介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风心病介入(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主动脉夹层(StanfordBtype)及胸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冠脉血管内超声、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等完整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医院心血管内科承担了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西部以及肇庆云浮周边地区大量心血管病患者的诊疗救治工作。年,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患者的死亡率。年度介入诊疗手术达台次。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曾小茹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擅长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急慢性心衰、心律失常、风心病和心肌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和食管心脏调搏术。现担任中华医学会佛山市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荣获广东省第四届“南粤好医生”称号。

梁建光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年在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攻读心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获医学硕士学位。-年在医院参加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规范化培训,获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资质。熟练掌握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危重症的救治,专业方向为冠心病介入诊疗。

佛山市医院

长按右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bf/106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