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什么是房颤

心脏的结构像一座两层楼小房子,下面的“房间”我们叫心室,相对来讲最重要。上面两个“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房,左边是左房。正常人在右心房上有一块特殊组织叫窦房结,它不断发出电信号来控制心跳。因为是从窦房结发出的心律,所以我们把正常的心跳叫做窦性心律。房颤绝大多数下是因为心房肌肉老化所致的。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现象。房颤是指心肌失去了正常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患者的心房由于过快且无规律的收缩,导致血液不能完全泵出心房,在心房内淤滞,导致血凝块的形成。血凝块脱落,这些微小的血凝块随血液一起流向全身。而脑部的血管分布密集、细长,血栓容易把脑部的血管堵塞起来,形成脑血管栓塞,进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

房颤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发生房颤时,患者的心房快速且无规律地跳动,心跳速率可达~次/分,而正常的心跳则在60~次/分。

房颤首先是跟年龄有关系。房颤说到底是心房肌肉发生病变,绝大部分的原因是机体老化,年纪越大,越有可能的这个病。另外还有一些导致房颤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风心病以及感染、炎症都可能导致房颤。

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民在饮食方面现在有很不好的倾向,就是:高脂、高糖、高蛋白和高盐化,这样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房颤。此外就是饮酒,它可能导致心衰、肝硬化、大脑的损伤,同时可导致房颤。

房颤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患者的症状可能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往往是房颤患者最先发现的异常情况,体力明显下降、轻微活动就会气喘,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在房颤时心房跳动的频率极快,而且不规整,轻者病人会感到心慌、气短,重者将诱发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和心力衰竭。

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摸脉和心电图可判断房颤

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每天养成摸脉的好习惯,每次时间不小于一分钟,主要了解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以及脉搏是否规整,而且最好记录下来。如果一段时间心脏的“不良记录”很多或发生很频繁,就要看医生了。医院,医生会建议患者先做一个基础心电图,之后是动态心电图(holter),如要进一步排查,需视情况做运动平板试验。

房颤对人体最大的危害:中风和心衰

房颤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必须引起重视的严重疾病,40岁以上人群中有1/4会在其一生中罹患房颤。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房颤病人仍可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没有症状。但实际上,它已对人体产生了危害。房颤出现时,或多或少地会损害心脏功能。若同时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则会加重这些心脏病的风险。房颤也可以产生严重并发症如心房血栓脱落导致缺血性中风,则会致残、致死。随着患病时间推移,尤其是老年患者,心悸症状将会消失,有时成为永久性房颤患者可能变成无任何症状,但危害和风险依然存在。

抗凝治疗很重要

  房颤(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抗凝治疗让血液不容易凝固,减少心脏里面血栓的形成,也就减少了血栓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关于抗凝治疗也有一个误区,即大众普遍认为的阿司匹林可预防卒中。阿司匹林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卒中,对于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是无效的,并且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并不低,房颤卒中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风险大于获益。

  此外,新型抗凝药物的问世有可能革命性地改变目前房颤抗栓治疗的现状。同传统抗凝药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可固定剂量使用,无须监测抗凝活性,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新的选择。

左心耳封堵:房颤卒中预防新手段

  目前研究显示,90%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至脑部动脉就形成脑栓塞即脑卒中。

  既往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或者成形术的同时切除左心耳,可使卒中发生率降低。而外科治疗方法由于创伤大,风险高,难以在临床推广。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   临床常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很多。转复房颤的成功率较高,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如心脏、肝功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资料显示,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1年往往不足50%。其他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达17%。

  转复房颤使之恢复窦性节律无疑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而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却不尽理想,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也进展缓慢。房颤导管消融作为转复和维持窦律的有效手段,在房颤的节律控制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阵发性房颤消融首次成功率达80-90%,持续性房颤首次达70-80%。

一站式介入治疗之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

从房颤治疗的整体高度上来讲,恢复窦律和卒中预防是两个并行的治疗策略,其重要性不分伯仲。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处置的“一站式”治疗策略,在微创外科领域已经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肯定的疗效评价,但是外科操作创伤大,恢复慢的缺点使其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同为经微创介入途径的导管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同期联合导管消融和心耳封堵的房颤“一站式”心内科介入治疗策略获得应用和推广。

一站式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相对于单一的口服抗凝药物或房颤消融,患者在不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良好的卒中预防效果;再结合导管射频消融恢复并维持窦律进而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可使患者获得稳定的远期治疗效果。前瞻性研究也提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是不适合服用口服抗凝药的症状性房颤患者最为全面的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by/106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