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译通社班嘉慧
美国洛杉矶一天内发生两起“随机杀人”事件,嫌犯与受害者均素未谋面且无杀人动机,可两条无辜的生命却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
当地时间1月18日下午,独自在家具店工作的布莱安娜毫无征兆地被一名闯进店内的男子用刀刺杀身亡。从警方公布的视频看到,在布莱安娜遇刺后一名身穿黑色连帽衫并佩戴口罩的嫌犯不紧不慢从后门离开,仿佛杀人只是像逛超市一样轻松自然。
24岁的布莱安娜是UCLA一名在读研究生,惨案发生时她正在洛杉矶费尔法克斯社区的一家豪华家具店担任设计顾问。警方在后续调查中发现,嫌犯与布莱安娜并不认识,也没有找到任何杀人动机。直至目前,该名嫌疑人尚未被逮捕,据警方推断,该名男子很有可能是无家可归者。
(图为布莱安娜)
同一天清晨,洛杉矶的一家公交站附近,一名年近70岁的护士在等车时遭到一名无家可归者枪杀。与布莱安娜一样,这位老奶奶与嫌犯素未谋面,嫌犯也并无杀人动机。
事实上,洛杉矶的犯罪率正急剧上升。洛杉矶警察局数据显示,该市凶杀案件发生率与年相比提升了52%,枪击事件发生率增长59%。
然而不光在洛杉矶市,美国近期在多个地区均发生随机杀人案件。这类案件具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加害者没有杀人动机;其次,加害者多为无家可归者,且大概率患有精神疾病。
就在几天前,当地时间1月15日,一名40岁华裔女子在纽约等地铁时,突遭61岁流浪汉西蒙·马绍尔推下站台撞车身亡。事发后,西蒙先是逃离现场,然后向警方自首,目前被控谋杀罪。谈到此次的案件,西蒙的姐姐乔塞特告诉媒体,她的弟弟患上精神病已经超过20年,乔塞特称:“医院医院里,因为一旦他出院,他就不想吃药了。”
纽约警方表示,15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西蒙突然将一名华裔女子推下站台,导致对方随后撞到驶来的列车当场死亡。在这起致命袭击发生之前,没有迹象表明两人有过任何的交谈或互动。并且,他被带进警局前,不仅向摄影师吐舌头做鬼脸,还自称“上帝”。
美国频发“随机”杀人事件,嫌疑人多以精神病为说辞参与审判。早年间,精神病已成为美国嫌犯为逃脱法律责任惯用的伎俩。无论犯下何种罪行,以施暴人患有精神病为由,便可一定程度上免除牢狱之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便是美国里根总统遇刺案。案件发生在年3月30日,刚上任69天的美国总统里根在首都哥伦比亚特区希尔顿酒店遭遇枪击,凶手最后一颗子弹经防弹车反弹射入总统肺部,所幸并未造成致命性伤害。与此同时,犯罪分子被特工当场抓获,而凶手则是一名年仅25岁的美国富二代——约翰·辛克利。
尽管该案件的人证物证都很齐全,但作为拥有绝对财力的富二代,辛克利仍凭借豪华的律师团队,将自己包装成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病人,而他过往的举动也被描述成精神病人的症状,最终陪审团不得不接受辩护律师的意见,辛克利被判无罪。
然而此案件并未结束,辛克利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他就此被打上精神病的标签,只得被送到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与监狱不同的是,精神病院除了身边几乎全是精神病人,住在这里的人除了监护人员外无法同任何人接触。相比之下,监狱还有探视权利,甚至可以申请保释,可一旦进入精神病院便很难证明自己已经康复。
据了解,年,在精神病院生活7年医院批准出院,但是在出院前FBI特工再次从他的物品中搜到朱迪·福斯特的明信片——他曾在法庭上,给出他刺杀总统的理由就是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因而,辛克利只得重返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直到今天。
可以看出,伪装成精神病虽能逃脱法律制裁却难以绕过精神病院的拘束。如若嫌犯确实患有精神疾病,社会又该如何制裁防止随机杀人事件发生呢?
依据美国精神病强制住院治疗制度(involu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