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成果转化大有可为全链条正在融合破局

随着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建设,特别是国家、各地对医学科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强,我国医药健康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我国创新生物医药早期研发实现产业化、资本化的“命门”所在,更是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激励机制突破口,也是“专利养医”的一种体现。

但目前我国的医学科技转化率并不高,据统计,我国每年重大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仅为20%,其中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8%,而美国和日本该比率则接近70%。

医院内的知识产权如何进行有效保护、科技成果如何进行有效转化,医院的知识产权工作者、医务人员难解之题,需要不断创新破局。

日前,在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华南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高峰论坛”上,汇聚起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资源,来自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成果转化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多领域的专家,医院内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领域的实操层面,医院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的痛点和难点,以案例和实战为切入点,进行了多维度、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破局医药健康成果转化难题提出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性措施,促进了跨领域融合、合作,为推进医药健康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会议现场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谢红在开幕式上表示,当前知识产权对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广东省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大量高科技生物产业和医疗器械企业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高,接下来,在医疗产业、生物制药等方面,知识产权将发挥更多、更大作用。

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谢红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表示,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涉及多个系统、多环链条、多种组织,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存在一定的边界壁垒,生态体系复杂。学会致力于搭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资源力量,成立了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分会,搭建起医药健康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医院内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助力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发展,医院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水平。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

精彩报告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趋势》

朱星华

中国科学技术部成果与区域司调研员

《高价值知识产权的挖掘、培育和布局》

张柏秋

教育部专家现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特聘专家

《职务发明的认定和影响》

张永华

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

王峻岭

广东省专利信息协会会长,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药材到新药——医院制剂转化思路》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

《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抗病毒二次开发》

杨子峰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

《行百里九九为半——创新到转化的全流程探索与范式》

袁进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

《医疗器械医工结合和知识产权转化》

梁萍

生物岛实验室知识产权中心主任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创新》

赵淦森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

《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侵权纠纷问题》

张浩淼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临床基学创新转化操作与实践》

姜雪

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

《医院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管理创新与实践》

袁淑兰

医院成果转化部部长

《医院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入股案例分享》

陈俐娟

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室教授

《如何合规有效引入和吸纳社会资金进行成果转化》

李中华

生物岛实验室成果转化部部长

《成果转化税收政策解析》

邓韵霖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yf/115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