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血管病患病与死亡情况
1.1 心血管病患病情况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至少万,心肌梗死万,心力衰竭万,肺心病万,风心病万,先心病万。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1.2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9~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趋缓。年农村、城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69/和.40/;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上升所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4~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地区35岁以上人群IHD标化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IHD死亡率的年增长率为5.00%,女性为3.65%。农村居民IHD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农村居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IHD标化死亡率均由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年的高于城市居民。
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口零岁人均期望寿命是74.8岁,男性72.4岁,女性77.4岁。脑血管疾病死亡是影响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CDC全国疾病监测系统5年和年的死亡数据分析表明,年中国居民总死亡率万/10万。年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为2.26岁,城市/农村分别为1.79岁/2.41岁,其中97%归因于40岁人群的去脑血管疾病死亡。与5年相比,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城市明显大于农村。
2.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从/75mmHg开始,随着血压的增高,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据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中国部分的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亿元。
(1)据2年调查,中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近几年各地调查的高血压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高于南方,部分北方地区高达30%以上。从~2年的演变趋势看,不同性别人群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年分别为10.8%vs6.2%,在2年分别为19.3%vs18.6%。
(2)队列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年队列的2.9/人年增加到4~9年队列的5.3/人年。
(3)正常高值血压:成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肥胖人群高于非肥胖人群。据2年调查,中国18岁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4%,男性高于女性,正常高值检出率在40~59岁年龄段最高。估算全国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56%,冠心病危险增加44%,总的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2%。
(4)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9~年13省18岁及以上名参与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2.6%、34.1%、9.3%和27.4%,女性均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较2年的30.2%、24.7%、6.1%和25.0%有所提高。
(5)中国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年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长时间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中心性肥胖者即使BMI正常,也与高血压风险呈正相关。传统北方饮食模式与患高血压的风险呈正相关,而南方饮食模式患高血压的风险较低。
(6)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年的7.1%上升到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其中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7)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低体重(2.6千克)、睡眠不足是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过大(≥4千克)、宫内及早期营养不良、出生早期的饥荒、儿童时期的盐敏感是成年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组儿童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且儿童至成年持续高血压组人群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比血压始终正常人群增加了3倍。
(8)住院高血压患儿的病因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占52.0%),且年龄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肾源性疾病始终占据首位,占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1/3~2/3;近年发现,药物因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成为第二位病因,占18.3%。
2.2 吸烟
(1)吸烟率:根据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报告,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总吸烟率为62.8%,现在吸烟率52.9%,男性吸烟者总数达3.4亿,现在吸烟者2.9亿;女性总吸烟率为3.1%,现在吸烟率为2.4%,女性吸烟者总数为万,现在吸烟者万。目前15岁以上总吸烟人数3.56亿,被动吸烟者7.38亿。全人群吸烟率农村人群明显高于城市人群(29.8%vs26.1%)。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GYTS)-中国项目是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烟草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名13~15岁学生完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总体烟草使用率为6.9%。学生尝试吸烟率18.8%,男生为28.9%,女生为7.7%。尝试吸烟者中13岁以前尝试吸烟的比例为82.3%。现在吸烟者中,尝试过戒烟的比例为71.8%。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告在室内公共场所(57.2%)和学校(54.5%)暴露于二手烟。
大学生吸烟率为6.1%,其中男生为11.5%,女生为1.4%。
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有吸烟史者达62.6%,已戒烟者占19.1%。
(2)戒烟率:近年来,人群戒烟率虽略有增加,但控烟任务依旧艰巨。戒烟率从年的9.42%上升到2年的11.5%,年继续上升至16.9%,戒烟人数增加了1万人。年GATS中国项目调查显示16.1%的现在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复吸率高,复吸比例在年为10.5%,2年为32.5%,年为33.1%。
(3)吸烟和被动吸烟者心血管病发病与死亡风险增加。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危险因素队列研究,对3万名35~64岁人群的10年随访研究结果:吸烟是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9.9%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11%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归因于吸烟。年~0年间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名成人平均随访9.5年的资料进行分析显示:中国男性现在吸烟者发生各型脑卒中的总风险比为1.39,主要是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风险比为1.49。戒烟显著减少死亡风险。
2.3 血脂异常
(1)年全国调查显示,TC≥6.22mmol/L的患病率在18岁以上男性、女性分别为3.4%和3.2%,TG≥2.26mmol/L的患病率在男女分别为13.8%和8.6%。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
(2)7~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调查了20岁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TC≥6.22mmol/L者男女的患病率分别为8.7%和9.3%,知晓率分别为27.6%和20.7%,治疗率分别为21.4%和14.0%,控制率分别为18.3%和11.2%,治疗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8.4%。
(3)年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管理和胆固醇达标情况调查的血脂异常患者中,39%的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其中大多数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的达标率仅为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率分别仅为19.9%和21.1%。年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他汀治疗率88.9%。在所有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8.5%未达到LDL-C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
2.4 糖尿病
(1)年中国慢性病调查(18岁以上成人人)研究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男性12.1%,女性11.0%;其中新诊断的糖尿病占8.1%,男性8.5%,女性7.7%;有糖尿病史者为3.5%,男性3.6%,女性3.4%。糖尿病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
成人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50.1%,男性52.1%,女性48.1%。
糖尿病知晓率为30.1%,男性29.7%,女性30.5%;治疗率为25.8%,男性25.5%,女性26.2%;治疗达标(HbA1c小于7.0%)率为39.7%,男性40.7%,女性38.6%。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2)3B研究(bloodglucose,bloodpressure,andbloodlipids)入选了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
(3)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世界上开展最早、历时最长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研究。该研究20年跟踪随访的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组在积极干预的6年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在20年的随访中,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43%,干预组发生糖尿病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生活方式干预组23年心血管病死亡降低41%,全因死亡降低29%,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45%。
2.5 超重/肥胖
(1)近10年来人群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达到30.6%、12.0%和40.7%,比2年明显增加。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近2万名调查对象的分析显示,随着腰围水平的增加,罹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2)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增加,~年全国共进行过5次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年超重、肥胖率分别是年8.7倍和38.1倍。
2.6体力活动不足
(1)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结果显示,18~49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年相比,9年男、女总体力活动量分别下降29%和38%。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
(2)体力活动量与体重指数、腰围和体脂含量呈显著的负关联,体力活动不足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基线体育锻炼量与总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的负关联。
2.7不合理膳食
(1)CHNS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钙的摄入量虽有增加,但平均摄入量也仅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
(2)同样的情况也见于青少年。青少年食用西式快餐的比例明显增加,是造成青少年膳食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膳食结构偏向西方型的青少年,罹患肥胖、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升高。
(3)INTERHEARTChina研究显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膳食评分高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风险较小;而脂肪和蛋白质膳食评分高者罹患AMI的风险增加。
2.8代谢综合征
2年CHNS表明,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和美国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国18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
3.心血管病
3.1脑卒中
(1)自年开始,卫生部每5年一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
(2)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3~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56/10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7/10万。据此估算,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年死于脑血管病的城镇居民为83.58万人,农村居民.2万人。
(3)高血压、饮酒、吸烟、肥胖、颅内动脉狭窄增加卒中发生的风险,空气污染增加卒中死亡的风险。
(4)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研究表明,卒中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低,低依从性显著增加卒中复发的风险;华法林的使用率低;房颤患者抗凝剂使用不充分。
3.2冠心病
(1)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以此数据为基础,根据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8年中国大陆地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人数约为.59万人。
(2)2~年冠心病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年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年(93.17/10万、68.62/10万)相比均有所上升。总体上看城市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3)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农村地区从5年开始,AMI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与年相比,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AMI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开始显著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
(4)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PCI网络申报数据结果,中国大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数稳定增长。年达到455例。
(5)ChinaPEACE-RetrospectiveAMI研究,对1~年间例STEMI患者分析,结果显示:1~年因STEMI住院率逐年上升,1年3.5/10万人,6年7.9/10万人,年15.4/10万人;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显著增加;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使用增加,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10年间并未提高;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RB)应用不足,院内病死率并无显著降低。
3.3心律失常
(1)4年对10个地区的调查显示,35~59岁人群房颤的患病率为0.77%(男性0.78%,女性0.76%)。男性中19.0%和女性中30.9%的房颤患者有心脏瓣膜病。校正年龄性别后,心肌梗死病史、左心室肥厚、肥胖、饮酒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中国自8年开始建立了全国房颤注册研究网络平台,截至年,已接收到近2万例病例资料(实际例数应远超过注册数量),房颤射频消融例。目前房颤导管消融仍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主,占总体消融量的65.1%。
(2)对全国22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心律失常占26.8%。其中,房颤所占比例最高(35.0%),其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室性早搏,分别为28.0%、11.9%和11.6%。
(3)根据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网上注册资料,年植入起搏器大约例,比年(例)增长5.0%。年起搏器适应证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51%(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39%(例)。年中国植入ICD例,比年增长15.2%,其中双腔ICD例,占32%。年中国射频消融手术量83例,比年增长13.5%,其中房颤RFCA手术比例近17.7%。
(4)5年7月至6年6月对人群随访1年的结果,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41.8/10万人。男性高于女性(44.6/10万vs39.0/10万),SCD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增加。估计全国每年发生SCD54.4万例。
3.4心力衰竭
(1)人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CHF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CHF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1.4%vs0.5%),城市高于农村(1.1%vs0.8%)。近二三十年来,引起CHF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转为冠心病。
(2)北京医院的学者对15年CHF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CHF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5.4%。
3.5肺血管病
(1)医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分别占27.0%、65.9%和7.1%。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CHD)者47.5%,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占PAH-CHD的31.9%。随着年龄增长,心脏间隔缺损内径增加,发生PAH的风险增加。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更易发生PAH。
(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包括全国31医院的调查表明,PAH的病因构成比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9.6%,特发性PAH27.2%,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PAH均为11.6%。
(3)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中,中央型CTEPH患者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率显著优于内科药物治疗,周围型CTEPH患者两种治疗之间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别。
(4)7年七省市4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学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病率为8.2%,农村为8.8%,城市为7.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2.4%vs5.1%。估算全国有万名COPD患者。根据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COPD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排名第四和第三的死亡原因,从~8年COPD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3.6心血管外科
(1)近10年来,中国大陆心脏外科年手术量逐年递增,年为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例。中国香港特区实施心脏外科手术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例。年大陆及香港地区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例,占所有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的41%,居首位。心脏瓣膜手术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主动脉血管手术例,心脏移植例(其中包括1例心肺联合移植),开展ECMO辅助治疗例。
(2)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在各个地区差别很大,但各地先心病构成谱均显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三种畸形可占到先心病总量的75%~80%。
(3)年,中国大陆全年先心病介入治疗病例累计例,遥遥领先于欧美国家。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网络申报数据,9~年间,医院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总量达8万余例,总的技术成功率达97.69%,严重并发症0.17%,死亡率0.03%。
(4)医院比较该院7年6月至年12月间分别接受Hybrid手术、不停跳CABG和PCI治疗的三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三年随访的结果,Hybrid手术治疗在降低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3.7慢性肾脏病
(1)9年9月至年9月在13个省市名成人中进行的中国慢性肾脏病(CKD)调查结果表明,CKD总患病率达10.8%,其中,以eGFR60ml/min/1.73m2诊断的患病率为1.7%,而以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诊断的CKD的患病率为9.4%。推算CKD患者近1.2亿。
(2)PATRIOTIC研究是一项针对CK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率进行的全国性调查,老年CK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82.0%、90.7%、87.3%,控制率按/90mmHg的标准为29.6%,按/80mmHg的标准为12.1%。
3.8外周血管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在有危险因素者中较高,且随年龄而增高。30%的脑血管病患者、25%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存LEAD,LEAD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同龄非LEAD者,且随ABI的减低逐步增高。北京43~81岁人群颈动脉超声斑块的检出率为60.3%(男性66.7%,女性56.2%);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颈动脉膨大部。
4.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1)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概况: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开展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是中国第一个人群防治工作的典范,控制高血压可降低50%的脑卒中风险。40多年来,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已逐步由点及面地向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方向发展。
(2)开滦煤矿职业人群高血压管理模式:9年开始,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在职职工进行以高血压干预为主的综合管理。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立安全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指导,各级工会负责员工安全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日常管理,建立起四级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医院、保健站、井下急救站、班组急救员。高血压管理包括:制度性筛查,即全体员工每2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发现的高血压人群,纳入高血压管理;进行高血压防治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免费发放螺内酯、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四种降压药品;医生指导长期规律服药;所有员工均建立健康档案,形成数据库。
高血压管理成效:通过近5年的努力,高血压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均达%,控制率52%。管理人群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2.29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了9.42mmHg;在岗猝死人群由8年的37例,下降到年的2例。高血压管理显著降低了管理人群的血压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5.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
(1)心脑血管病出院人数及变化趋势
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62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47%;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81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6.50%;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81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5.97%。
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患者(.95万人次,其中AMI49.36万人次)和脑梗死(.96万人次)患者为主,分别占35.82%和29.50%;其余依次为高血压患者.74万人次(其中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患者20.30万人次),颅内出血患者.80万人次,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11万人次。年糖尿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42万人次。~年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1%,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23%)。心脑血管病中年平均增长速度前四位分别为脑梗死(12.29%)、缺血性心脏病(11.66%)、AMI(10.35%)和颅内出血(9.99%)。
(2)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
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年AMI的住院总费用为.70亿元,颅内出血为.38亿元,脑梗死为.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
次均住院费用AMI为.1元,颅内出血为.8元,脑梗死为.6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67%、6.50%和2.28%。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