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走过37年发展历程从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法制周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陈思

从年颁布的《商标法》、年的《专利法》、年的《著作权法》等单行法,分别历经多次大的修订,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知识产权法发展已走过37年的历程。这37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产权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期,也是我国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制约到拥有话语权,开始影响国际秩序的艰难历程。近日,本报记者就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发展历程采访了部分学界业界人士。

立法从被动到主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国际规则。”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炼红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初期,知识产权法在高校中尚未被当成一门核心课程,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比较淡薄。

年、年,我国先后制定《商标法》和《专利法》,得以在年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年颁布《著作权法》,得以在年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都是为了进入国际舞台而被动制定法律。

当时,“知识产权”对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令何炼红印象最深的是《著作权法》颁布后,第一起案例是溥仪遗孀李淑贤《我的前半生》著作权纠纷案,法院保护了其权益,在国内引起轰动。“我经常给学生讲这个案例,分析如何判定作品的独创性、如何保护著作权。”

《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法的历次修改,都有其特定历史背景。

年、年,我国第一次修改《商标法》《专利法》,并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是因为中美贸易冲突,美国要求中国修改知识产权法律,适应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第一次修法是迫于美国压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年成为分水岭。那一年,我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成为我国走出国门的工具,也是在国际舞台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90年代中后期,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专业化建设逐渐引起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zj/11219.html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5日 09:34:15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