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研所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风药是一类作用十分广泛的药物,历史上有过分类但不系统,至今仍缺乏较为完整的分类方法,因此风药散存于目前中药学的多种类别中。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使用“风药”治疗心脉病证可以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为促进风药在心脉病证中的合理应用,作者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为依托,组织相关专家对风药进行了初步分类,形成专家共识。
心脉病证风药分类的原则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中药性能为核心,结合心脉病证的病机特点,根据风证形成的原因将治疗心脉病证的风药分为发散祛风药、平肝息风药、搜风通络药、清热息风药、养阴息风药、活血祛风药、祛风理气药、祛风化痰药、祛风除湿药、祛风利水药、祛风解毒药、祛风润燥药、健脾息风药、补肾祛风药、祛风温通药和祛风开窍药等十六类。
发散祛风药——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心脉病证见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水肿等。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药性特点
本品味辛能散、质轻升浮、中空发散,故发汗力强,为治疗风寒表实证的要药。凡心脉病证见表实无汗、头身疼痛,或头面水肿,或咳喘胸闷,脉浮紧者,可考虑使用该药。
临床实践
1.麻黄与芍药、细辛、干姜、桂枝、半夏、五味子、甘草组成的小青龙汤(《伤寒论》),功能解表化饮,是治疗心脉病证合并肺部感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肺心病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疗效明显。
注:此为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探索的病证结合有效方药(以下简称病证结合方药)之一,凡心脉病证合并肺部感染率先用此,临床应用以咳喘、咯吐白色泡沫痰,或咳痰清稀为辨证要点,用无不效。常用方药:麻黄9g、白芍9g、细辛3g、桂枝15g、干姜12g、半夏9g、五味子9g、莱菔子12g、甘草6g。
2.麻黄与细辛、附子组成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是临床常用方剂,功能助阳解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甚至部分未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有较好疗效。
注:此为本人病证结合方药之一,凡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心阳气虚者均可用之,临床以心悸气短、面色zaozi白、形寒肢冷为辨证要点。常用方:炙麻黄10g、附子12g、细辛3g、党参18g、黄芪30g、桂枝15g、淫羊藿15g、柴胡6g、升麻9g、桔梗12g、鸡血藤15g。
3.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配伍,组成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属临床常用方剂,功能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可用于心脉病证患者出现咳喘、身热、口渴、脉浮滑而数等。
注:此为本人病证结合方药之一,凡心脉病证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喘痰鸣、咯吐白色黏痰或黄白相间痰少者,用此效果良好。常用方:麻黄6g、杏仁12g、生石膏30g(先煎)、甘草6g、川贝6g、桑白皮12g、葶苈子15g、鱼腥草30g。
4.麻黄与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越婢汤(《金匮要略》),功能发汗利水,可适用于心脉病证患者出现一身悉肿,恶风,身微热,口渴,脉浮等。
常用剂量
2~10g。
使用注意
心脉病证见自汗、盗汗,血压高者慎服,肾虚喘咳慎服。
……
活血祛风药——牡丹皮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心脉病证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仆伤痛,痈肿疮毒等。
药性特点
①牡丹皮能清营分、血分实热,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常用治心脉病证外感温毒热入营血所致的温毒发斑及吐血衄血。②牡丹皮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可用治心脉病证合并温病后期,邪伏阴分,津液已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③牡丹皮尚有活血化瘀之功,善于清热凉血,散瘀消痈,又可用治心脉病证火毒炽盛,痈肿疮毒等。
临床实践
1.由牡丹皮、大黄、桃仁、冬瓜子、芒硝组成的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功效,是治疗肠痈(阑尾炎)经典方剂,临床沿用至今,疗效显著。
注:此为本人病证结合方药之一,凡心脉病证合并便垢不爽者,率先用此方加减,效果良好。常用方:牡丹皮12g、生薏仁12g、桃仁12g、杏仁9g、冬瓜仁30g、黄芩15g、赤芍15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
2.由牡丹皮与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组成的丹栀逍遥散也是治疗胸痹的常用方剂,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注:此为本人病证结合方药之一,凡轻中度焦虑抑郁属于肝郁脾虚化火之证者均可用之,临床以心烦为辨证要点。常用方:牡丹皮12g、栀子12g、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2g、茯苓15g、白术12g、杏仁12g、凌霄花12g、玫瑰花9g、香橼12g。
3.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等组成的桂枝茯苓胶囊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舒缩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房颤伴血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
常用剂量
6~12g。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者慎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