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仅32岁的著名功夫巨星李小龙猝死
年,曾驾车飞跃黄河著名艺人柯受良猝死
年,相声大师侯耀文突发心源性猝死
年,国家一级导演谢晋猝死
〓 年,浙江卫视女主播梁音因公出差期间猝死
〓 年,清华硕士IT男在马桶上猝死
〓 年,女医生连续工作18小时后猝死
〓 年,23岁男护士连续值班后猝死
〓 年,16岁男童突发心因性猝死
〓 年,30岁骨科住院医生杨刘柱医生在手术后突发猝死
……
仅仅是随手一搜,便有如此多骇人听闻的新闻,年仅16岁的男童竟然也会发生猝死,不竟让人胆战心惊!!!
本篇文章就是想敲醒各种生活不规律的人士!尤其是长期熬夜的人!无论年长年幼!无论男女老少!猝死都有可能找到你!
什么是猝死
你凭什么不怕死?
猝死(Sudden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病魔之首,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的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美国心脏协会年6月在《循环》杂志网站上发表的徒手心肺复苏(CPR)共识指出: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
我国的残酷现状
我国的猝死事件频发极为严峻,年就有专家指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每10万人就有41.83人猝死,我国每年有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居全球之首。
由图可知:中国年中年和青年人分别占据了37.31%和33.33%的猝死高发率
上半年猝死各年龄和性别比例
(图源自人民网-舆情频道)
绝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搏骤停,国外文献报道40%的心搏骤停没有被发现或发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根据美国及我国资料,死于院外或家中者占72%~80%。我国另有文献报道,87.7%医院外。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这就是猝死发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主席、医院郭继鸿教授介绍,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而心源性猝死更是占据全部案例的70%以上。
而心源性猝死通常没有任何症状,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和/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或表现为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而有的人则感觉到极度疲劳、大量出汗、心跳加速、多处疼痛和肠胃不适。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突发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就会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还有某些心肌病等。这类患者大都属于基因缺陷造成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
猝死高发的职业?
近年来各路媒体没有少提各种疾病的死亡率来提高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度,那么猝死究竟跟谁有关?九大易猝死的人群如下:
广告媒体人士
网店从业人员
职业运动员
医生护士
IT工程师
公务人员
演艺明星
工地工人
学生
以上职业的特点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强度大,连续在职状态不休息、压力大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工作环境压抑、睡眠不足靠抽烟等方式提神、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和抑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以及运动量少或运动量过多。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猝死的可能性?
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是多少?
美瑞全景基因检测
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
基因检测到底有什么好处?
美瑞全景基因检测:包含了常见疾病、遗传病、药物代谢和个人特质四大类。
通过对常见疾病的基因检测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存在“猝死基因”,以下是一位45岁男性的样本案例。这位先生的检测结果是他的终身患病风险为10.%,而中国男性的参考终身患病风险为3.%,因此这位先生的患病风险是全中国男性平均参考值的2.倍。
温馨小贴士
猝死发生时的应急急救法
一旦遇到身边有人有猝死反应,首先不要慌张,并且不要放弃一丝希望,但是错误的急救方式可能“好心办坏事”,所以小编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正确的急救方式,一共有以下7个步骤。学会这个方法同时教会身边的人,以防在关键时刻救人救己,把握黄金“60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