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前贤尝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就是说,这一天节气到来时,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基本是一样的。自然界阴阳二气达到平衡,是阳气在数量上开始超越阴气的转折点,天人相应,人体健康和自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变化必然会与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有疏忽容易导致气血紊乱以至疾病的发生。养生刍议如下:
适当“春捂”
春天气温乍暖还寒,温度变化很大,阴晴不定,时而春风和日丽,时而春雨淅淅,湿气弥漫。春季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等,也是宿疾容易复发与重病转危的关键时刻,古人养生有“春捂”之说,也就是说要防寒保暖,寒衣不可收起来,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可顿减衣服,保养人体阳气,有防病保健作用,特别是哮喘、风心病、高血压患者,必须在乍暖还寒之时注意将息,慎避虚邪。
均衡饮食
春分时节,自然界阴阳各半,人们饮食也应寒热均衡,以平为期,以保持机体功能的平衡协调,总体而言,不易过食大寒大热的食物,食平性食物,为包菜、花菜、莲子、淮山、芡实、枸杞等食品为宜。另外也可将寒热之物合理搭配以求中和,如凉性的豆芽菜配以温性的葱、姜、蒜等,温性的羊肉搭配绿豆或白萝卜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还要注意防湿防霉,可食薏苡仁、冬瓜、鲤鱼等,有祛湿作用,以上所,系大致原则,个体还应参照体质的寒热
而选取适宜食物,不可胶刻偾事。
愉悦心情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与四季有对应关系,春应于肝,肝在五行属木,木在春天发芽,开花,发枝,人的情志也随春天生发元气而舒畅。人们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志无怒,任何事情要以平常之心相对,要学会疏泄,把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形式化解出去,如看花解闷,听曲消愁,邀友谈心,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不然的话,情志不遂,忧伤郁闷,势必伤肝害脾,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有精神行为异常者,家属要特别予以关怀,心理疏导,俗云“菜花黄,疯子忙”,说的就是春分以后躁狂性精神病易复发,宜做到三心:游玩散心,遇事静心,有为开心。提倡形神俱养,愉悦心情,舒缓形体,排忧宽怀。当今医学也很重视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有的学者提出“精神免疫”之说,甚有道理。佳蔬新果,是佐餐上品,也有药疗作用,如内热较甚或易烦躁者,建议多吃白菜,其有清热除烦之功,尤其对冬令因偏食厚味补品而致脏腑积热者有弃故从新的作用。小儿也有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中心存之,何日无之,小儿肝气不舒最易化火,且易伤脾,推荐可服三花:菊花、合欢花、玫瑰花代茶,有平肝清热的功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