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湘虹病耻感,阻碍了多少人走进心理咨询

“什么?你去看心理咨询师?你有毛病啊!”“你去做心理咨询,你没搞错吧?!”“什么?去做心理咨询,你神经吧?!”这些话语,你熟悉吗?

“39健康网”曾发布了《中国网民心理健康调查白皮书》,其中一个调查问题是:“看心理医生?多丢脸啊。”仅5.20%网民会找心理医生咨询。[1]

即便有了心理困扰甚至心理疾病,很多国人仍然选择其他方式应对,而只有5.2%的人选择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专业咨询(如上,年39健康网的调查数据)。现在,六七年过去了,根据我的咨询经验,现在国人选择心理咨询的比例会有所增高,但仍不是太高。除了没有心理保健意识、没有心理咨询概念、没有有效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等以外,病耻感是阻止国人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因。病耻感,有时比心理疾患更伤人!

何谓病耻感

所谓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它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不利影响。

关于病耻感的研究,最先源于年Goffman所使用的“stigma”一词,表示的是羞耻感。“stigma”源于希腊语,本意是烙印,意指人身上的某种具有不良道德特点的“极大玷污某人名誉的特征”。于是,一个具有“stigma”的人,就是一个被玷污、被打折扣的、应当为此感到羞耻的人。后来这个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Corrigan和Link成为西方精神疾病病耻感研究领域的两位代表性学者。Corrigan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病耻感,发现其认知和行为方面具有三个特征:A.社会刻板印象,B.偏见,C.歧视。Link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他定义了精神疾病病耻感的五个元素:A.被贴上标签,B.刻板印象,C.孤立,D.地位丧失E.歧视。由这两位学者的研究看来,精神疾病病耻感与担心被贴标签后遭遇偏见、歧视,导致被孤立、原有社会地位受威胁、被周围人视为有污点的人、被视为异类有关。想想,如果因为我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我会被周围人认为“心里有毛病!”“精神上有问题!”、“神经病”,这该是多可怕!心理问题、精神疾病毕竟与胃溃疡、偏头痛、肾结石、关节炎不同,后面这些生理疾病是能说出口的,而且不会被歧视,而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待遇则大不同,别人会认为“你有毛病”,是你的错才导致心理毛病的!“污名化”使当事人感觉被心理疾患的标签给玷污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与尊严被打了折扣。

国人对心理疾患的病耻感有哪些表现?

1.对很多国人来说,要我们主动选择接受心理咨询,是一件严重伤自恋的事情。

一来因为国人有好“面子”的传统,如果走进咨询室,意味着我没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让我感觉很失败,很没面子,自恋被伤得不轻。

二来因为国人刚刚解决温饱不久,尚没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来







































鍖椾含涓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鏁堟灉鎬庝箞鏍?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妧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zx/4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