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仲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脏科
施仲伟.回眸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年至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4):-.
共识
解读
前言
《全球心血管负担》数据主要来自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后者在个国家中评估了种疾病和87种危险因素及其组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生存状态的影响。《全球心血管负担》梳理了导致心血管病死亡的13种心血管病和9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了这些疾病和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危害程度及变化倾向,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寿命损失年(YLL)和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等。本文就《全球心血管负担》中以上流行病学数据进行解读,并结合国内数据讨论我国心血管病负担的现状。
研究提示,全球总的脑卒中负担仍在增高,但很多国家未做好一级预防工作。年龄标化的脑卒中死亡率和DALY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差15~20倍,可能与危险因素管理控制、急性脑卒中治疗以及康复策略执行策略、力度不同等有关。
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
与年相比,年全球心血管病的负担几乎翻倍,心血管病患者从例增加到例;因心血管病死亡患者从例增加到例。YLD则从增加到。心血管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和老龄化,但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高,法国和日本最低,差距高达6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男性、女性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血管病的负担差别明显,以上反映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医疗资源可及性、以及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的实施程度存在差异。
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1.缺血性心脏病:年,全球有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例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患者,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DALY为。缺血性心脏病负担的逐年加重主要归因于人口增加和老龄化,但在中国等一些国家中,年龄标化后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仍呈增高趋势。年龄标化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DALYs以日本、韩国和法国为最低,而中欧和中亚国家最高,与这些地区吸烟率高、酗酒者多和预防医学薄弱有关。
2.脑卒中:年全球有例脑卒中患者和例脑卒中死亡患者,脑卒中导致DALY为。例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例缺血性脑卒中(62.4%),另有例颅内出血(2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7%)。从年到年,全球年龄标化的脑卒中致死率和DALYs均显著下降,提示降压和降胆固醇等措施能有效地同时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
3.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指长期高血压直接引起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其导致的全球负担(包括患病率、死亡例数、DALY、YLL和YLD)在过去30年中持续增高,预期还会继续增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目前,主要应对策略是强化降压和管控其他危险因素(例如限制钠盐摄入量)。
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我国心血管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
在过去30年中,我国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巨大,主要表现为风心病减少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负担显著增加。年导致国人死亡的前2位原因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年转为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开始超越脑卒中。与年相比,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万,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增量最大,为.7万,增幅达.1%;其次是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增加33.3万,增幅83.8%;风心病死亡人数减少6.6万,减幅47.9%。在年龄标化后,风心病、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瘤和心内膜炎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缺血性心脏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死亡率仍有明显上升。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城市为86.34/10万、农村69.24/10万;年增至城市.18/10万、农村.24/10万。
二、我国是全球心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根据《全球心血管负担》的数据,全球死于心血管病人数最多的五个国家依次为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中国的死亡人数遥遥领先。从这个指标来看,我国是全球心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我国心血管病的负担仍在增加,且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过去30年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在大多数欧美国家明显下降,但是我国则逆势而上,死亡患者从年例增加到年的例。从年到年,全球新增加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中,中国占比38.2%。年我国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36%(分别为.58/10万和.44/10万人年);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96%(分别为.81/万和81.52/万人年),发病率为全球最高。根据年数据,预测25岁以上成人发生脑卒中的终身风险时,全球平均为24.9%,而中国为39.3%,风险全球最高。我国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虽然趋于降低,但下降速度不及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因此,我国年龄标化后的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均实质性地高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