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指南出台国家结构性心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7296.html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等组织联合发布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版)。

1经皮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

随着介入器材和导管技术的进步,经皮ASD封堵术死亡发生率接近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目前已成为解剖条件合适的继发孔型ASD的首选治疗方式。

2经皮卵圆孔未闭(PFO)介入封堵术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连续刊登了REDUCE、CLOSE和RESPECT研究的远期随访结果;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有关亚洲高危PFO患者的DEFENSE研究,

这4项RCT均证实了相比单纯抗血小板治疗,经皮PFO封堵可显著降低复发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率,这些RCT循证医学证据成为PFO封堵术用于不明原因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依据。

3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

目前,经皮PDA封堵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PDA的首选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只适用于PDA太大无法封堵或解剖结构不合适(如动脉瘤形成)的罕见患者。

4经皮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

经皮VSD介入封堵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解剖条件合适的VSD的重要治疗方法。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发布的指南强调,经皮介入封堵VSD是外科手术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解剖条件合适的膜周部和肌部VSD、外科术后残余VSD和无法耐受二次手术的VSD患者。

5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越来越多的肺动脉瓣狭窄(PVS)患者在儿童时期通过介入手段进行矫治,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自年首次出现后,目前已成为PVS的首选治疗方式。

肺动脉瓣反流是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常见并发症,多项长期随访显示肺动脉瓣中重度反流发生率为15%~60%,且反流程度随时间不断进展。

研究表明,首次球囊扩张时患者年龄过小、体重3kg、体表面积0.3m2、BAR1.4、初始狭窄更高均为术后发生肺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1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或难以耐受反流的患者推荐行外科治疗或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

来源: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中华医学杂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rolling.net/fxbby/106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