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日喀则分院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成功为心肺功能不好的63岁老人卓玛普尺实施了无痛肠镜,明确了病因,为下一步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据悉,这也是医院日喀则分院“高原消化内镜中心”建立以来的首例无痛肠镜检查,实现了日喀则分院消化内镜检查零的突破,该中心的建立更加完善了日喀则地区全消化道内镜检查能力,也提升了当地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水平。
老人卓玛普尺是日喀则本地人,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湿性心脏病,医院的“常客”。半年前,老人因为反复腹泻、大便带血,医院。经指肛检查,可以触及直肠包块,指套血染,高度怀疑老人肠道有问题,可由于老人的心肺功能非常差,氧饱和度低的时候只有80%,风险极高,医院无法为其实施肠镜检查。由于无法明确诊断,医生也不能为其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
了解这一情况后,医院日喀则分院轮岗代职的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小庆医生和消化科赵海燕医生立即会同分院内科专家,对老人的病情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邀请了消化、心内、麻醉、普外等相关学科参加。会诊认为,老人有房颤、心功能很差、氧饱和度差,如果做常规肠镜,肠镜检查的不适会加重老人的病情,可能还会有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但如果做无痛肠镜,需要麻醉,而麻醉会影响通气功能导致或加重低氧血症,再加上老人的心肺功能差,风险也很大。经过详细研究讨论,最后确定在做无痛肠镜检查前,先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心肺功能,再在吸氧的情况下行无痛肠镜检查。
经过前期的药物治疗后,老人的心肺功能达到了90%以上。为了确保检查的安全,心内科、消化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医生经过充分的检查前评估、准备,医院消化内科赵海燕医生为老人实施无痛肠镜。检查只用了3分钟,明确了老人反复腹泻和大便出血的原因,是肠道距肛门6厘米处有一肿瘤,活检确诊是低分化腺癌,这一结果为老人的后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据了解,由于藏族群众饮食习惯独特,外加高原缺氧,消化道疾病高发。医院虽有设备,但没有专业的医生,导致设备闲置;另一方面,病人有病不及时就医,往往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胃出血、胃癌等疾病,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严重的病人不得不长途奔波去拉萨或内地寻求治疗。对此,为了让这一本地常见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医院全面提升日喀则分院医疗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把建立高原内镜中心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今年3月,医院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选派消化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赵海燕医师,帮助日喀则分院筹建高原内镜中心。
▲医院日喀则分院新建成的“高原消化内镜中心”
筹建中,医院消化内科赵海燕医生发现,这里的消化内科医生短缺、设备闲置,没有内镜检查房间,没有清洗设备、消毒设备及相应专业配件,没有专业的医生,没有专门的配合护士。对此,医院消化内科专门为其培训内镜医师和护理助手,并支援一些消化内镜配件,日喀则分院积极配合改善硬件条件。经过3个月的筹建和准备,一个面积约平方米的高原内镜中心组建完成,中心拥有目前较为先进的消化内镜和洗消设备,并且医院消化内科通过带教的方式,为该中心培训出了专业的内镜医生和护士,规范诊断和治疗流程,为中心的投入使用做了充分准备。
据统计,医院日喀分院成功为患有慢支炎、肺气肿、风湿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好的卓玛普尺老人实施无痛肠镜检查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就为当地群众开展了50例无痛胃镜,20例无痛肠镜。日喀则消化道疾病患者,再也无需长途奔波去拉萨或内地做无痛胃肠镜诊治了。医院日喀则分院雪域高原的“内镜之花”将会造福更多藏族患者。
▲医院日喀则分院“高原消化内镜中心”赵海燕医生在为患者做无痛胃镜检查
(科室供图)
推荐阅读
中越两军边境联合义诊启动国内阶段活动
“看到龙州县的民众来了这么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中越两军红八军纪念广场联合义诊见闻
本文系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字:李春梅
编辑:武孟
刊期:
李春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