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这三个比率很容易理解。理解不是太困难的问题,问题在于理解了就是记不住,尤其是记不住谁除谁,分子分母特别容易记颠倒了。该如何把它们区分清楚进行记忆呢?可以用名称进行理解记忆。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先来看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除资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会说,一家企业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背上了债务包袱,意味着债务在上面,资产在下面,债务包袱是背在肩膀上,不是把它踩在脚下的,所以我们算资产负债率的时候要用负债除资产,别除反了。
产权比率=负债÷权益
再来看产权比率,它等于负债除以权益。我们知道权益资金代表了企业不用偿还的自有资金,它是企业整个财务大厦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再举借债务。我们语文有个词叫债台高垒,债台高垒就是说在权益的基础上来垒债务;我们语文中还有个成语叫危如累卵,权益基础上债务垒得越高,企业整个财务大厦就越是摇摇欲坠,财务状况越不稳定。
另外,关于产权比率里边的产权,它是一个词,不是两个字,不能把这产权两个字拆开来理解,要是拆成资产和权益来理解就完蛋了,这个财务比率铁定就记错了,不能把这个词拆开,要整体来理解。
产权是一个完整的词,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们家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你的名,产权就是你的,如果写的是你跟你老伴两个人的名,产权就是你们夫妻两口子的,所以产权实际上代表对资产的索取权,东西算谁的。那么企业的资产算谁的呢?能够算股东的吗?股东把企业所有资产都搬她自己家里去,债权人肯定不能同意,所以企业的资产算谁的即产权算到谁头上,它是算到股东、债权人、所有的投资者的头上。产权里面股东、债权人各占多大比例,就像你们家房子,你跟你老伴各占百分之多少的份额。所以这就是产权比率,所以它体现的是对资产的索取权的问题。
权益乘数=资产÷权益
再来看权益乘数,权益乘数等于资产除权益。股东最初给这家企业投了万的资金,结果企业用这万的资金硬硬是做起万的买卖。换而言之,他把股东最初投入的资本放大为原来的两倍,这个放大是怎么实现的?显然是靠举债经营实现的。事实上,权益乘数,就是这么一个放大的倍数,它体现了资产把当初的权益放大了多少倍。既然是一个放大倍数,那么就得用大数(资产)来除小数(权益),即用资产除权益,确保出来的数是大于等于1,它才合情合理的。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这三个比率之间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就能知道另外两个。它们是存量比率(Leverage),也就是存量对存量,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出来的。这些指标体现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所以称作leverage,也就是杠杆效应的意思。